XR迈向2024:跨越过去,奔赴未来

🤖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随着2023年即将画上句号,2024年的脚步已悄然临近。回望过去一年,我们见证了许多转折和进展;展望未来,我们更需洞察和准备。值此新年之际,我们回顾了过去一年产业的发展脉络,并总结了来年酝酿之中的三大趋势,期待与各位跨越过去,奔赴未来~!

01 回顾篇:震荡的2023

空间计算带来行业震动

北京时间6月7日凌晨,苹果在WWDC 23上正式发布了Vision Pro,并以空间计算为之冠名,给整个XR产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从产品层面来看,Vision Pro配备两块4K分辨率Micro-OLED显示屏以及3P Pancake光学方案,此外还有一块用于Eyesight功能的柔性显示外屏,通过M2+R1双5nm芯片的组合,驱动了多达12颗摄像头(SLAM摄像头×6,主摄像头×2,眼动追踪摄像头×4)及5颗传感器(LiDAR×1,结构光×2,红外×2)并保证了尽可能低的延迟,是一款将堆料发挥到极致的产品,领先市面上现存XR头显类产品一大截。

从交互层面来看,Vision Pro为空间计算设备定义了一套标准,即通过眼动追踪、手部追踪和语音识别功能,实现了一套多模态的交互方案。此前市面上的XR头显中,并非没有能够实现这些功能的产品,但是其交互设计大多脱胎于手柄,而非自底而上的基于眼、手、口进行设计。

此外,Vision Pro设备自身与外部空间的交互也是现阶段的天花板级别,精准的SLAM能力与出色的VST反畸变算法打通了头显内外的世界。在这一基础之上,苹果推出的空间视频功能更是将空间计算这一概念演绎到了极致,外媒多次发文盛赞Vision Pro空间视频的体验。

最后则是从产业链的层面来看,Vision Pro的芯片、屏幕、摄像头、3P Pancake镜片等几个核心零部件规格均领先市面现有产品,并倒逼整个供应链升级迭代推进量产。而随着供应链产品完成升级走向量产,将会不断降低成本并辐射更多硬件厂商,带来一波XR头显硬件水准的跃进。

VR硬件格局之变

随着Vision Pro的发布,具备VST功能的VR头显在设计方面发生了陡然的转变,主打的空间计算概念也摆脱了过去VR头显主打休闲娱乐的固有印象,从而对许多硬件厂商的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内市场来看,主打大众消费市场的硬件厂商,例如PICO和玩出梦想,都将跟随苹果的步伐,从空间计算的角度出发打造下一代硬件。而梦想绽放(奇遇VR)则因为现金流的问题基本退出市场。

根据外媒爆料,在战略收缩裁员后,PICO中止了PICO 5的研发工作,将重点开发代号为“Swan”的Vision Pro竞品。早在9月份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玩出梦想创始人、CEO黄锋就直言:“空间计算设备将是下一个计算平台”,并宣布玩出梦想将在YVR这一VR产品线子品牌外进行产品线升级,致力于打造下一代空间计算设备。

▲Pimax Crystal,图源:网络
▲Pimax Crystal,图源:网络

而深耕更加垂直的细分市场的厂商,例如主打高端PC VR头显的小派科技和深耕VR线下娱乐市场的大朋VR,由于和Vision Pro不构成直接的竞争关系,则仍能够保持自身的产品策略。

此外,尽管遭遇收购黑鲨手机自研VR一体机失败,并裁撤了沈黎率领下的整条XR业务线,腾讯对于XR可以说是屡败屡战。9月份我们曾经报道过腾讯正在与Meta合作将Quest系列产品引进中国,近期据接近腾讯的人士透露,自钱赓被任命为新任XR业务负责人以来,产品、业务、营销以及内容引进等相关业务架构的搭建正在稳步推进中。

11月份华尔街日报的爆料则更多指向腾讯即将引进的产品——尚未公布的“Meta Quest 3 Lite”。据称这款产品将采用更廉价的光学模组,并使用GPU性能更强的芯片,并且不附带手柄,售价在200-300美元之间,旨在成为Meta Quest 2的平替,并计划于2024年上市。

▲Meta Quest 3,图源:网络
▲Meta Quest 3,图源:网络

从海外市场来看,Meta仍然是一家独大,今年新推出了Meta Quest 3并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圣诞假期苹果App Store数据显示,与一体机配套使用的Meta Quest应用一度登顶App Store下载榜单。

去年Meta还曾尝试着推出了走高端路线的Quest Pro,但该产品存在诸多不足市场反响较差,Meta决定终止这一产品线,将与Vision Pro竞争市场的重任交给AR眼镜产品线。近日外媒也爆出消息称,Meta计划于2024年展示一款“非常昂贵”的AR眼镜原型。

另一家不得不提的海外厂商,就是深耕于企业市场的Varjo。Varjo于11月底发布了高端PC VR头显Varjo XR-4,能够提供单眼4K的显示分辨率,拥有高精度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和2000万像素的彩色透视摄像头,重点改进了VST功能并实现了Inside-Out追踪。尽管这是一台PC VR头显,但也是市面上少数视觉体验接近甚至超越Vision Pro的在售产品。

▲Varjo XR-4,图源:网络
▲Varjo XR-4,图源:网络

用一句话总结市场格局的变化,就是瞄准大众消费市场的产品要么在向Vision Pro看齐,要么通过价格和定位的差异避免和Vision Pro的正面竞争,而瞄准高端民用和商用市场的厂商依然可以凭借着超长的长板继续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从观影向真AR突围

从AR眼镜市场的趋势来看,2023年几家主要的AR厂商开始脱离单纯的“观影内卷”,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更需要技术沉淀也更具有前景的“真AR”方向上,而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这些AR厂商之间也开始显露差异,我们选取了几款拥有代表性的产品来聊一聊。

▲雷鸟X2,图源:网络
▲雷鸟X2,图源:网络

雷鸟创新推出的“真AR”产品是雷鸟X2,前瞻性的采用了全彩Micro-LED加衍射光波导的显示方案和一体式的设计,实现了高透过率和高亮度以应对户外使用场景,配备了高通骁龙第一代XR2芯片并搭载了单目SLAM功能,实现了双目异显拥有更出色的3D显示效果,并解锁了观影外的使用场景,交互方式上,雷鸟X2采用了交互指环+触控+语音的多模态方案。尽管在使用的过程中仍需与手机配对,但摆脱了线缆的束缚令其在体验上有了跨越式的提升。

▲ARknovv A1
▲ARknovv A1

致敬未知推出的“真AR”产品是ARknovv A1。由于采用了分体式设计和另辟蹊径的Micro-OLED加自由曲面的光学方案,让这款产品拥有了轻至68克的重量和接近60%的透过率, 并配备了电致变色镜片和单目SLAM方案,兼顾了用户的观影等室内使用需求和导航等户外使用需求,交互方式上,ARknovv A1采用的是交互指环+语音的结合。ARknovv A1需要与手机连接使用,在机型适配上要付出额外的工作。

Rokid则是推出了Rokid AR Studio——Rokid Max Pro眼镜和Rokid Station Pro主机的组合,通过单目SLAM方案实现了“真AR”功能。Rokid Max Pro采用的显示方案是Micro-OLED屏幕加Birdbath光学方案,拥有较好的画面效果,但透过率较低仅有约20%,因此在使用场景上相比前两者更为受限,只适合在室内的场景下使用。交互方式上,Rokid AR Studio采用的是Rokid Station Pro按键遥控+手部追踪的方案。

▲INMO Go,图源:网络
▲INMO Go,图源:网络

除了这三款代表性的产品,2023年也有不少厂商基于单色Micro-LED和光波导方案推出了更加轻量级的一体式信息提示眼镜,例如星纪魅族的MYVU、影目科技的INMO Go、李未可的Meta Lens S3等等。在笔者看来,单色方案是对AR眼镜在部分使用场景下的特化方案,属于过渡形态,最终将被逐渐被全彩Micro-LED方案AR眼镜所取代。

除了向“真AR”的突围,AR眼镜在2023年另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对AI的拥抱。得益于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AR眼镜厂商开始着手于在AR眼镜端通过类ChatGPT的能力为用户提供更自然的人机交互体验。

▲Ray-Ban Meta智能眼镜,图源:网络
▲Ray-Ban Meta智能眼镜,图源:网络

其中的代表是Ray-Ban Meta智能眼镜,其搭载了Meta自研的AI功能,并提供了多模态的能力,不仅可以听见用户的指令、实现翻译功能,还能够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周围的信息,例如识别用户手中的物品。

国内厂商在AI领域并未落后,雷鸟X2搭载了自研大模型语音助手RayNeo AI;ARknovv A1结合类GPT的AI能力打造了识物、搜索、照片生成等多种功能;MYUV探索版接入的是魅族的Flyme AI大模型。能否运用好强大的生成式AI,或许将成为决定AR眼镜使用体验的重要分水岭。

02 展望篇:复苏的2024

2023年将要结束,2024年已经近在咫尺。我们同样总结了正在酝酿的三大趋势,希望与大家一同抓住产业发展的脉搏。

Vision Pro正式上市,空间计算「靴子落地」

随着苹果Vision Pro在2024年初正式上市销售,这款在2023年吸引了大部分从业者眼球的产品终于要掀开神秘的面纱。人们不再只能从小部分人口中获得较为主观的描述,而是有更多机会直接进行一番体验。决定Vision Pro口碑的三大关键因素,在笔者看来一是苹果重点强调的空间视频功能,二是Vision Pro如何成为一款成功的生产力工具,三是Vision Pro的内容生态中能否涌现出现象级的产品。

从空间视频的角度来看,苹果引入了iPhone作为拍摄设备,力图通过iPhone海量的用户基数构建活跃的空间视频生态。此外,Vision Pro也可直接拍摄空间视频,记录用户生活中的瞬间。

据笔者从各个渠道获得的信息,空间视频目前并没有完全统一的参数,例如iPhone 15 Pro系列手机拍摄的空间视频分辨率为1920×1080@30fps,而 Vision Pro 拍摄的空间视频分辨率则高达 2000×2200@30fps。由于不同设备间拍摄的空间视频在分辨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每一帧能够编码储存的传感器数据也存在区别(由于镜头布局的问题,iPhone 15 Pro或更难利用 LiDAR 数据而 Vision Pro 可以),因此我们仍需等待 Vision Pro 发售并实际体验后,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苹果对于空间视频生态的规划和布局,是否需要更专业的设备和更专业的拍摄手法才能制作出出色的空间视频体验。

从生产力工具的角度来看,苹果希望Vision Pro能够在娱乐之外的场景中发挥出切实的作用,并为其配备了高性能的桌面级芯片 M2,沿用了与 Mac OS 相似的文件管理系统,并提供了与Macbook之间顺畅的协作方式。例如,Vision Pro 将能够直接支持Final Cut Pro等生产力工具,此外,Vision Pro还将完全兼容 iPad OS内容生态。

而笔者所关心的,是 Vision Pro 能否跳出之前 Macbook 系列产品的藩篱,成为能够被更广泛使用的生产力工具。从目前苹果展示的Vision Pro交互方式来看,仅仅通过眼睛抓取焦点、手实现交互和操作、语音输入文字内容其实并未完全摆脱传统屏幕、键盘、鼠标的工作模式,而且全沉浸环境中文字输入效率的低下——或者说将意图转化成精准操作的能力低下,已经成为了提升生产力最大的障碍之一。这其中缺少的拼图,或许正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介入。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近两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学习能力和对人类意图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完善。一款设备能否在系统层级深度融合AI,准确的拆解用户指令,围绕对话情境的上下文,实现跨App的信息获取和处理,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能否为用户带来更具效率的人机交互方式,最终完成生产力的提升。苹果作为一家拥有操作系统研发能力的巨头,究竟能在Vision Pro上做到什么程度,值得大家期待。

最后则是Vision Pro的内容生态。由于Vision Pro的产品设计、人机交互与以往的头显类产品有着明显的区别,以及苹果此前繁荣的iOS与iPad OS生态带来的极强的开发者号召力,Vision Pro的内容生态或许将和Meta Quest生态产生较大的差异,吸引许多新玩家的入场。但值得提醒的是,Vision Pro的首年销量市场普遍认为在数十万台,对于资金有限的开发者来说,将鸡蛋全放在Vision Pro这个“篮子”里风险较高需要谨慎决策,低成本的试水并保持长期的关注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前文我们多次提到的空间视频,将有望开创一个全新的视频内容品类,提供一种记录生活的新维度;能够直接在现实空间查看实物3D模型的购物APP,将会影响人们对家具、电器等品类商品的购物模式,且据称阿里巴巴集团已经在围绕Vision Pro做深入的布局;此前已被苹果收购的NextVR,一家专注于体育赛事直播的企业,或许能够为Vision Pro带来革命性的体育赛事观赛体验;Mac OS原本就很擅长的视频编辑,Vision Pro也将延续下去;即使在娱乐生态范畴,Vision Pro可能也将更依赖于3D视频流应用、对操作要求较低的休闲、卡牌、策略、体感等类型游戏,而非Meta Quest所擅长的节奏、射击和动作游戏。

最重要的是,在Vision Pro的内容生态体系中,我们有希望看到真正的Killer App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方式,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中,就像当年《愤怒的小鸟》等简单易上手、却将电容屏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应用之于iPhone一样。

AR眼镜,更好的可穿戴性

早在2016 年 7 月,苹果公司的 CEO 蒂姆·库克在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就曾经直言:“AR 真的很棒。”彼时库克表示:“苹果已经并将继续在 AR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苹果将对AR 高度重视,这对于客户来说是件好事,也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但在经历了7年时间后,库克率领下的苹果,依然以VR头显的形态与VST透视的方式,推出了Vision Pro这款空间计算设备,足以见得库克理想中的AR眼镜仍然面临着许多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困难。

无论是VR头显也好,还是AR眼镜也好,厂商们的终极理想大多可以概括为:做一款全天候可穿戴计算设备。如果说以苹果为代表的一些厂商,选择的是先实现“计算设备”这后半部分,那么以雷鸟、ARknovv、Xreal、Rokid为代表的一众AR眼镜厂商,则是努力的要将“全天候可穿戴”这前半部分做的更好。

2024年AR眼镜的迭代,也将主要围绕着六个字来实现。

以基于第一代高通骁龙AR1芯片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和雷鸟X2 Lite为例,无线分体式AR眼镜有望在2024年涌现。无线分体式AR眼镜将大部分运算工作交给独立的计算单元(例如手机)来完成,自身主要负责驱动显示模块和传输数据,其优点在于既不像一体式AR眼镜那样笨重,也不像有线分体式AR眼镜那样需要挂着一条“辫子”,摆脱了线缆的束缚,拥有更好的穿戴体验。

▲晶圆上的Micro-LED面板,图源:网络
▲晶圆上的Micro-LED面板,图源:网络

光学与显示方面,随着Micro-LED面板在良率、产能方面的爬坡、成本的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AR眼镜会将户外的使用场景纳入考量,并考虑采用Micro-LED与衍射光波导的显示方案,外观也会更接近普通眼镜提升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树脂光波导在重量方面相比玻璃基底光波导有较大的优势,但透过率和光效方面仍然稍逊一筹需要持续迭代。

在功能方面,一方面是端侧的AI能力开始成为各品牌手机的必选项,另一方面是魅族等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围绕着手机这一计算终端做外沿,AR眼镜的普及速度将会大大加快,生成式AI也将逐渐成为AR眼镜的标配,在更多原先交互受限的场景下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如何从系统层面整合生成式AI的强大能力,不仅是Vision Pro面临的大考,也是每一个XR硬件厂商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越来越多的AR眼镜开始加入SLAM功能,成为“真AR”眼镜,但使用场景有限,且大多集中在AR导航功能中。在导航功能之外如何利用好SLAM功能带来的6DoF追踪能力,在新的一年中厂商应当携手开发者们共同进行探索。

IDC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将达到50万台,环比增长63.5%,并预计2024年AR眼镜出货量达到84.5万台,环比增长85.6%,AR眼镜市场依然蕴含巨大的潜力。

调整后,VR再出发

2023年对VR厂商来说,是调整的一年,是前狼后虎环伺的一年,一方面是苹果发布了Vision Pro并提出空间计算的概念,对VR厂商实现了一波“降维打击”,诸多厂商因此调整了自身的产品路线和公司战略;另一方面则是大环境承压,消费者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的释放。

根据IDC的预测数据,2023年VR头显的出货量为760万台,同比下跌10.7%。但我们不用太过悲观,这并不能说明VR未至顶峰就已经走在了下坡的路上。在VR这个依靠单一厂商Meta撑起市场的赛道中,影响出货量的因素不仅要考虑到市场对产品的认可程度,也要考虑到产品的迭代周期。

Meta最新一代的一体机Meta Quest 3刚刚于2023年10月中旬正式上市销售,其佩戴体验、分辨率以及芯片性能相比上代产品Meta Quest 2都有大幅度的提升,MR能力也仅仅比苹果稍逊一筹,正处于销量爬升的阶段。

从Meta Quest 3护航游戏的阵容来看,已经发售的游戏不仅有《刺客信条:联结核心》、、《亚利桑那阳光2》等知名IP的续作,更是有IGN给出10分满分评分的开放世界动作游戏《阿斯加德之怒2》(与《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博德之门3》、《生化危机4重制版》并列,被誉为Quest 3上的《王国之泪》)。此外,Meta Quest 3在MR方面的潜力正在显现,开发者们将应用从VR向MR转变的意愿较高,容易催生出爆款的MR应用。

如果说Quest 3还存在售价超出Quest 2 200美元的缺点,那么传闻中明年Meta将推出的Meta Quest 3 Lite或许将为预算有限的玩家提供另一种选择,前文有过这款产品的介绍,这里我们就不再赘述。

▲MR模式下的《Demeo》,图源:网络
▲MR模式下的《Demeo》,图源:网络

也正因此,IDC预测明年全球VR头显(含苹果Vision Pro在内)销量将达到1100万台,较2023年增长44.9%,即使与2022年相比也有29.3%的增长。

在Meta之外,以PICO、YVR为代表的VR厂商们大多更加看好天花板更高的空间计算市场,但其空间计算硬件何时才能真正推出此时此刻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好消息是现在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头羊——苹果在前面领跑,提供产品标杆和应对挑战的经验,相信这些厂商调整了方向再次出发时,能够加快步伐,走向更繁荣的未来。

2024,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年里,让我们一同出发,用对未来的热忱和对创新的不懈追求,让每一个梦想在这一年闪耀独特的光芒!

「93913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