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影片赏析|「家中的刽子手」

🤖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VR影片「家中的刽子手」于2020年9月上映,全片时长25分钟,该影片曾获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VR电影奖。影片名取自美国划时代诗人卡尔· 桑德堡的同名诗歌「The Hangman at Home(家中的刽子手)」,而贯穿整部影片的主题——“当一个刽子手下班回到家中时,他会想些什么呢?”也取自于该诗歌中的原句。

不过,本作并没有围绕行刑者的话题展开描述,而是一部探讨人的窥探与入侵所带来的尴尬与冒犯,也是探究窥视者、同谋者与旁观者三者之间联系的作品。影片以表现主义风格的画面呈现结合交互体验,引领观众进入五个相互交织的「里世界」,一同窥视几个普通人生命中的某些关键时刻。

整部影片以间离、隐身与调动想象的影视创作手法为观众带来一个充盈诗意的虚拟空间,摒弃了对沉浸、表面在场与精细度的追求。这样一种新艺术形式,让观众能够逃离VR特效绚烂夺目的光污染,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影片高级的叙事当中,沉浸感知剧中人物心理活动,使得整部作品更加发人深省,值得反复回味。

你在看电影时,电影中的人也在“看”你

“看”在电影中一直都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在传统叙事电影中,摄影机必须完美隐藏,绝不能出现在成片画面当中;演员在影视表演中也不能直视镜头,否则便会面临“穿帮”。因此,看的权力一直都只掌握在观众手中,而电影中的人物则只能被“看”。「家中的刽子手」则一反常态,打破了这一规则,实现了“看”与“被看”的权力逆转。当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最终都会被影片中的人物“发现”,在短短几秒的“对视”当中,观众被迫以“窥视者”转变为类似于“加害者”的身份,这就意味着观众必须去思考窥视者和加害者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

除了VR影片中常见的模拟现实的体感交互之外,导演还打造了这样一种互动方式:引入主观视线打破无处不在的“生活剧场”的第四面墙,让外部注视影响客体叙事,让观众获得“在场”的参与感。

整部影片可以视作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上述两种交互进行了拆分:观众首先会降到一个互动区,互动区的四面墙分别设置了一扇门、一个衣柜、一扇窗和一个壁炉,分别对应四个不同的空间。通过体感交互穿过上述空间便可进入四个不同的房间,在那里即可以一个窥视者的身份窥探他人的隐私生活。来自台下的窥视被片中人突然识破,由此获得直击内心的情感体验。在第一部分中,观众只是一个普通的旁观者,虽然可以自由的调焦和走动,但无法“上台”置身并参与他人的生活。

第一个房间,战争中疲于奔命的老人在一处只剩残垣断壁的废墟中翻出了一台黑胶唱片机,装上了自己在外面搜索到的唱片。废墟外防空警报、轰炸声此起彼伏,废墟内却洋溢着和缓、静穆、甚至有些浪漫的旋律,气氛迥异的两个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人在发现我的窥视后没有任何反应或神情变化,竟自顾地躺下安然睡去。

第二个房间,疲惫的父亲下班回家却没有发现女儿的身影,他敲敲地板、又看向窗外,作焦急状。当他像往常一样趴在地板上学马儿叫时,藏在衣柜中的女儿突然跳出,二人哈哈大笑,玩起了骑马游戏。然而他们突然“看”到了我,胆小的女儿惊慌地赶忙又躲入衣柜,而父亲则做出防御姿态,卷了卷衣袖,神情严肃地在我面前“砰”地关上了门。

第三个房间,鬼鬼祟祟的护工边浇花边东张西望,最终他的眼神锁定在了熟睡的老妇手指上的金戒指。他搬来了凳子坐在一旁,装模做样地帮老妇擦拭了手背,便开始强拉硬拽想要偷走金戒指。在突然发现我的窥视之后,他就惊慌失措地夺门而逃了。

第四个房间,一个有女装癖的卷发男孩,装睡骗过前来查看的母亲,取出了藏在床头柜里的避孕套,偷鸡摸狗似的在被窝里自读。发现了我的窥视后也并没有多少惊讶,而是百无聊赖地走出了房间。

第一部分的四个房间并不分先后顺序,观众可按自己喜好随意选择进入,但当从第四个房间出来后,观众便会自动来到第二个部分,也就是第五个房间。

在第二部分中,导演又尝试将两种交互简单糅合,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极权下,偷偷藏书的黑人孕妇,在听到急促的砰砰敲门声后选择自杀,在跳下窗前的最后一眼,她意味深长地望向了我,之后便义无反顾地跃出窗外。随后我发现自己站在了房中间,手里多了一盒火柴,门外是愈发激烈的砸门声。紧接着我划着火柴帮那位黑人孕妇烧掉了禁书,随着火势逐渐凶猛,窗外的一阵狂风瞬间将燃烧的千百书页吹到了空中,看着漫天火光,耳旁还响起了激烈急促的音乐声,我内心的紧张和恐惧瞬间爆发,几乎难以分清虚境与现实,震惊难以言表。

旁观也是变样的加害,一种全新的沉浸体验

整部影片的内容虽然较为简单,但所传递出的信息量却极大,接下来我来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被片中人发现意味着:观众从一个窥视者变成了一个目击者,这时就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我的窥视是一种对他人生活的冷眼旁观还是对他人悲惨经历的二次加害?显然,这二者都让我内心感到极度不安。

影片呈现了几种不同角色“被看”的反应——如饱受战争摧残的老人或许早已失去了心爱的一切,满心麻木的他即使发现了他人的窥视,也视之若无物,自顾自地睡去。当生命中再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之后,小小的“被看”都算不得是冒犯了。同样,在其他几个房间中被发现窥视后,也让我产生了“被看”之后的不同感受:把小偷吓跑后我内心的自豪感、打扰了父女开心玩乐后我内心的尴尬和愧疚感、目睹了青年自渎后我内心的不屑与蔑视、被在绝望中自杀的孕妇注视时我内心的同情与无助感。

导演把身处不同处境中的普通人生活中的场景切面摊开让观众窥视,当你在观看中越来越入神甚至开始脑补剧中人的身份、经历时,你的共情对象突然瞪大双眼望向你,虽无言语,但那几双眼睛中却写满了不同的情绪,或悲伤、或茫然、或惊恐、或愤怒、或绝望,甚至仿佛在对我的无礼冒犯进行斥责。我想,这可能是导演在有意反“沉浸”、反“共情”之道而行。

但当在第二部分中看着自己亲手点燃的书页漫天飞舞,窗外的明月也变得格外耀眼,我才明白,导演恰恰是利用了观众窥私欲被发现时心虚的弱点,将人性中善于共情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发掘了出来,从而试图唤醒每个人的良知。正如导演在影片最后以反讽的语气设计的一句旁白所言:“刽子手无论看到任何事都不会感到不安,他们永远都是那么安然自得,难道不是吗?”

总结下来,本作有很强的反战元素,交互自然流畅,不光是仪式上的互动,整个内核也充满了互动性。在这部影片中,观众不再是普通的观者,而是某人生活隐私的窥视者或某一案件的同谋者——观众即刽子手。在被片中人发现自己正在窥视的那一刻,突然爆发的尴尬与不安,那种格格不入的不兼容感甚至让我立马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种近乎逼真的感觉或许只有在VR体验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

这部VR影片让我在当前铺天盖地的卷特效的VR作品中发现了VR作品还可以有另一种表达形式,同时非常惊喜于这种高级的影视与美学艺术表现手法,它也更让我坚信VR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93913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