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Pico,中国VR行业“黄埔军校”还走出了它

🤖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从1935年斯坦利·温鲍姆(Stanley G.Weinbaum)在短篇小说「皮格马利翁的眼镜」中第一次提出VR概念,到1968年伊凡·苏泽兰(Ivan Sutherland)发明第一台VR头显原型机“达摩克利斯之剑”,VR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但真正开始走到大众身边,也就短短数年而已。

2011年底,一家位于山东潍坊的上市科技企业——歌尔声学(歌尔股份的前身)低调步入VR行业,为海外品牌ODM VR硬件产品。那个时候,几乎还没人意识到VR行业会发展地如此迅速,更没人会想到歌尔声学,会成为中国VR行业的“黄埔军校”。

转眼间,时间来到2012年,Palmer Luckey打造的Oculus Rift惊艳亮相Kickstarter众筹,VR一下子进入大众的视野,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海外消费者市场掀起热潮。

彼时,国内VR行业还尚未起步,但身处歌尔声学VR项目的周宏伟和翁志彬已然嗅到了未来。两位研发出身的工程性人才,通过在歌尔时期对接Sony、Oculus等客户了解到的用户需求及行业前景,怀揣着对VR的诚挚梦想及美好愿景,离开了潍坊,一个向北(北京),一个往南(上海)。

在大洋彼岸的Facebook豪掷数十亿美元收购Oculus的第二年,也就是2015年,周宏伟和翁志彬不谋而合地先后创立了自己的VR品牌——Pico(小鸟看看)与Pimax(小派科技)。

不久之后,国内VR市场急剧升温,随着资本的持续关注与押注以及暴风、乐视、华人文化等大厂相继涌入,迅速从起始的寥寥数家发展到百家争鸣,好不热闹。

但谁也没料到的是,VR的泡沫化低谷期来得如此之快。更让人唏嘘的是,这一幕恰好发生三大标杆级消费者版VR头显(Oculus Rift、HTC Vive以及PSVR)相继亮相的“VR元年”。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资本寒冬骤然袭来,二级市场对VR概念不再追捧,死亡低谷的阴影在随后长达两三年的时间里始终笼罩着整个行业,欠薪、裁员、倒闭……各种坏消息不断,诸如“VR没前途”、“VR正在孤独地死去”之类的悲观论调甚嚣尘上。

这也恰好应了股神巴菲特那句经典名言,“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在此期间,我们所熟悉并寄予厚望的暴风、乐视以及华人文化等等相继退出VR的历史舞台。而周宏伟和翁志彬这两位从歌尔走出的青年却始终在舞台中心萦绕。

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自身的产品建树,任何一个企业家的成功都离不开背后的坚持与专注。歌尔基因在这两位青年身上显然得到了极佳的诠释。早期入局VR,在旁人都还处在摸索阶段时,他们便已在国内打造了相关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资本根据市场热度不断地切换投资重心,而他们却始终深耕自己所坚持的。

时至今日,Pico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VR第一品牌,并加入字节跳动大家庭,成为其进军“元宇宙(Metaverse)”的排头兵,Pimax也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与Facebook、HTC Vive、Valve等巨头分食国际市场份额。

进入2021年,在Roblox上市引爆“元宇宙”概念之后,游戏、社交、XR(VR/AR/MR)之间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相关技术及产业也顺势驶入发展的快车道,Facebook、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都在紧锣密鼓的布局。

尽管距离最终形态还有相当长一段路,但“元宇宙”已经从科幻小说的概念中走出,在通过Roblox、Facebook Horizon等窥见其全貌一角的同时,也留给我们更多的遐想空间和憧憬。

现如今,字节跳动已经拿到了一张船票,下一张又将花落谁家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只能“做时间的朋友”,并交给它去回答。

「93913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