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对诸如长虹、格力、TCL、康佳这样的传统家电巨头意味着什么?对于小米、乐视这样的新型企业又意味着什么?
并非笔者臆想,乐视已经进入VR领域,也有家电巨头正在调研VR,期望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来介入,并获得发展机遇。
对传统家电企业而言,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正形成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诸如小米、乐视这样的新兴企业可以毫不顾忌传统势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成为传统规则的破坏者。
诸如董明珠这样的传统格局缔造者自然也不甘示弱,于年初宣称进入手机市场,并放言今年销量要达1亿部。尽管在目前看来,这一目标已经无法实现,姗姗来迟的只是一个内部限量发售版。但它已经是传统家电企业勇于接受“新”事物的证明。
格力手机很“怪异”,开机界面上方是董明珠的头像,下方是董明珠的“亲笔签名”,中间则是一段问候语:
感谢您选择格力手机,这是格力跨进全球500强后推出的首批手机之一,它不仅可用于人际沟通,还能开启格力“智能环保家居”的大门。
将“格力手机是否能成功”的问题抛在一边,原本笔者以为小米、乐视会是首先进入VR领域的企业,但现在看来,传统家电企业也有抢占先机的欲望。那么,VR技术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是生产一种新的硬件产品?还是借助以往积累的用户群体,建立VR内容的入口?
今时今日的家电企业已不同以往。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既出现了小米这样快速成长的硬件企业,也让传统家电企业的商业模式产生变化。“客厅娱乐”、“智能家居”与“环保”概念把绝大多数原本只是简单的硬件生产的家电企业变成了“家居生态系统”。其商业思维模式也相应发生变化,故而在思考新兴领域时,也多会惯性导入“生态”想法。所以在面对VR时,上面的两种思路都有可能发生。
区别之处只是在于各自的生态系统特点。
乐视进军VR时明确是以VR内容尤其是视频内容入口为主,其VR硬件选择的是合作伙伴。
小米涉及的硬件品类很多,多到让硬件创业者不满的地步(曾有创业团队抱怨其先后三次创业都跟小米的硬件撞车)。在面对VR时,小米同样有可能会直接介入硬件生产;而其小米应用商店也会自然而然地加上VR内容入口。不过小米的用户群体以屌丝为主,所以预计其在进入VR时,也会考虑到这一属性。
TCL、长虹、康佳这样拥有电视屏幕的企业,在考虑VR时,自然也要与其自身生态特点结合。譬如可以与客厅娱乐相结合,为客厅娱乐增加一个新的VR应用方向;或者与智能家居结合,让用户能在使用VR头显时与家电控制相结合;或者与自身其他优势业务结合。比如TCL的手机业务在海外市场出货量占到全球第六,那么其手机用户群体与VR就有很多结合之处。
对于像格力这样优势在空调方面的企业,自身尚无生态系统,虽然寄望于通过手机业务来搭建“智能环保家居”系统,但目前刚刚起步,前途未卜。
在笔者看来,VR对于其已有的空调业务而言,并非良配;而对于新兴的手机业务,则可结合点很多。借助VR所带来的全新内容吸引手机用户购买,不失一条差异化之路。倘若借助其强大的地面分销门店,建立“VR+手机”直销区域,则销售通路也有了。
但这对于格力而言,难度也很大。做空调是不需要内容的,单纯做手机也有很多现成的内容可抓,但“VR+”的手机在内容方面需要很强的操作能力与资源积累。三星Gear vr经过一两年的时间初步与三星自身的手机、电视业务建立起配合,这是在大量资源和技术配合之下才完成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