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最近有一部名为《AI启示录》(英文原名《Great C》)的VR动画大片登录了VeeR平台,而我之所以称其为“大片”,主要是因为这部作品拥有37分钟时长和22个独立场景,在目前的VR影像作品中绝对称得上大片。除了体量的丰富,这部作品还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改编自经典IP、后启示录的设定以及科幻动画的类别等等。今天我就来谈谈自己对于这部作品的观感。
本片改编自著名科幻小说作家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的同名小说。菲利普·迪克的代表作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高堡奇人》、《仿生人会梦到电子羊吗?》(后改编为电影《银翼杀手》)、《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等等,而《Great C》同样是其非常经典的一部作品。
在一次毁灭全球文明的大事件发生多年之后,一台名为“Great C”的超级人工智能计算机统治了幸存的人类,而幸存下来的人类变得愚昧无知,对之前的人类文明一无所知,更对Great C奉若神明。按照传统,每年每个村子都需要派出一名“天选之子”拜见Great C并向其“报告”,而所有的“天选之子”全部一去不回。这一年,年轻女子克莱尔的未婚夫被选为“报告者”, 克莱尔面临一个选择,是偷偷跟随未婚夫一同发现所有的真相,还是留在村子里接受命运的安排……在2019年的今天,或许本片的剧情我们看起来会感觉有点老套,不过考虑到原作者创作的时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样的设定已经是非常先锋。
从作品的世界观设定来看,本片属于典型的后启示录科幻,即在一个末世之后的世界中探寻人类生存、文明延续等更偏近哲学层面思考的问题。后启示录科幻近年来在游戏领域非常流行,其中有名的作品包括《辐射》、《最终生还者》、《地平线:零之曙光》、《尼尔:机械纪元》等等。而在VR影像这个领域,后启示录科幻的作品还很稀少。本片改编自大师之作,在世界观设定上可谓得天独厚,同时在剧情走向上又进行了大幅的改编,以带给当代观众更合理、更愉快的观影体验。这种改编方式我个人非常认同,影像作品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原著进行改编,最佳的方式或许就是参考其世界观设定而进行全新的创作,比如最近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就是《流浪地球》。
除了在剧情设定上因为系出门名而获得先天优势,本片的美术风格与叙事手法也颇有一些亮点。本片的美术采用了一种朴素的三维动画风格,看上去有点像当年的《玩具总动员》,场景的表现并不华丽,角色的表情也并不丰富。这样的设计显然有一部分是基于制作成本的考量,毕竟在制作30多分钟时长的基础上,再追求美术的精细度实在是很过分的想法。与此同时,这种朴素的三维动画风格也与本片讲述的科幻故事产生了一定的反差(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也会因此得到一种别样的体验。
在叙事手法上,我们知道,VR影像或者说全景视频内容在天然具备沉浸感的同时,也失去了以往平面视频所具备的一些镜头语言上的优势(比如面部特写分镜)。在这方面本片的表现也还不错,在片中的多个场景中,我可以感受到制作团队采用了多种叙事手段,一些诸如一镜到底或者闪回片段的方式明显提升了我的观感,在叙事风格上让我获得了一种类似《权力的游戏:冰与火之歌》的感觉。
当然,除了上述优点,本片也有许多尚需提升的地方,比如整体的节奏略有拖沓,一些具体情节的设计有待商榷。不过在VR影像还处于初步探索期的今天,本片呈现出的水准可谓相当之高,并为未来VR影像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不少参考价值。此外,通过对于本片的观赏,我自己也获得了一些启示与思考,在这里与各位做一下简单的分享。
首先,对于目前通常为两小时时长的好莱坞电影来说,其经典的三段式结构(建构-对抗-结局)已经被太多人接受并习以为常了。VR影像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其适合的时长、叙事等诸多方面现在还没有定论。从这个角度来说,5分钟、10分钟、30分钟的内容是否同样需要参考三段式结构,VR影像的叙事结构究竟应该如何,这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其次,传统电影、剧集、动画已经拥有一个固定的长度,比如电影2小时、剧集45-55分钟、动画25分钟等等,这些传统的影视作品极有可能因为篇幅的限制(院线或者电视台的播出时间等)而无法进行更多的尝试与创新。相对而言,目前的VR影像作品多以短片为主,内容也多以实验性为主,这种情况恰好可以使其更加适合某些方向的尝试与创新(比如短篇小说或者微型小说的改编),由此产生的可能性无疑是巨大的。
最后,我们回到作品本身。站在2019年的时间点上,《AI启示录》无疑是一部制作精良、品质初衷的VR影像作品,它带给了我一个好故事,同时也让我对于VR影像创作的创新与发展有了更多思考,在这里隆重向各位推荐本片。而对我个人来说,我也非常期待在未来能够看到更多改编自知名IP、在剧情设定与叙事手法上有着更多创新的VR影像作品的出现。
【93913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及回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