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面支撑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智能化,以人工智能服务教育变革,这一举措在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
《意见》着重指出,要推动学科专业数字化升级和科研范式变革。面对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浪潮,高等教育需优化自身学科专业设置,具有前瞻性地布局数字领域的学科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一体化推进。在职业教育方面,需依据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转型的实际需求,动态调整专业,深度赋能产教融合,为“一体两翼”建设及高技能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科研范式变革,提升科研组织效率,加速成果转化,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助力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建设。
在教育教学层面,《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且具有创新性的要求。一方面,要完善知识图谱,构建能力图谱,深化教育大模型应用,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向智能化方向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与全过程,促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
例如,统筹推进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一体化,在高校建设“通用+特色”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在中小学开好信息科技相关课程,并鼓励开设人工智能特色课程。另一方面,提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增强平台开放性,创新资源呈现形态,增强资源交互性,实现个性化智能推荐。同时,完善资源开发、上线、应用、评价和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制定数字教材建设和管理指导意见,分领域分专业研发示范性精品数字教材,支持地方、学校和企业参与数字教材开发。
此外,还鼓励探索建设云端学校、智造空间、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人工智能+ X”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智能学伴、数字导师等探索人机协同教学新模式,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保障措施上,《意见》强调强化人工智能安全保障,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安全保障制度。落实人工智能算法与大模型备案机制,探索建立算法安全评估制度,有效规避网络攻击、信息茧房、算法霸权、依赖成瘾等潜在问题。秉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伦理准则,加强对智能教育产品、工具、服务的监管,规范人工智能应用进校园的管理流程,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健康、安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