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10点,近日来深陷裁员、关停风波的PICO,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召开了一场全体员工大会,正式宣布了组织架构调整方案,大幅度的裁员计划也赫然纸上。
自2021年字节跳动豪斥90亿巨资将PICO收入麾下以来,PICO一度成为人们口中的“中国VR行业希望”;然而仅仅只过了两年,PICO就已深陷泥潭之中,自今年年初以来,PICO大规模裁员、领导层变动、甚至即将关停等传闻也一度此消彼长。前不久澎湃新闻就曾爆出,PICO近期有多位核心业务负责人相继离职和调岗,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PICO副总裁、内容文化部门的总负责人任利锋。
种种迹象都表明,PICO内部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变。我们梳理了PICO这一年来究竟经历了什么,希望能够通过PICO的经历给大家带来对XR产业发展更深入的思考。
从“催熟”到“有耐心,看长期”
回顾PICO被字节收购的这两年,可以说一直都走在大举扩张的道路上。
去年9月,字节在PICO的大本营青岛举办了一场全面对标Meta的高规格发布会,会上正式推出了倍受关注的第四代VR头显产品PICO 4,这也是PICO被收购后推出的首款产品。在发布会上,PICO创始人周宏伟自信满满地表示:“也许PICO 4就是你的第一台VR设备。”他还大胆预测未来PICO 4销量会突破100万台。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PICO和字节选择“大力出奇迹”,开始了多措并举的持续扩张之路。
首先在资金和人才资源上,字节为PICO投入了大量研发资金以及众多算法和硬件调试领域的技术人才,曾任西瓜视频负责人的任利锋等骨干也纷纷转岗PICO;同时开放大量HC,不惜成本广纳人才,持续扩充团队阵营。据统计,PICO在被收购半年后团队规模扩充至1000人,在被收购一年后扩充至初始团队规模的近十倍,达到2000人左右,其中80%为研发人员。
其次在流量扶持方面,字节对PICO也是一掷千金。字节结合自身社交平台矩阵,为PICO提供了大量曝光渠道和广告资源,旗下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社交平台都充斥着PICO的广告。除字节系资源以外,微博、B站等社交平台,电视、网络综艺、网红、明星也一个不落。一时间,“玩VR,选PICO”的广告语随处可见。据统计,光是2022年春节假期期间,字节给PICO的全渠道曝光量就超过11.3亿人次。
最后在PICO乃至整个VR界最为薄弱的内容方面,字节同样也下了血本。在任利锋的带领下,PICO打造出包含VR运动健身、VR视频、VR娱乐和VR创造四大场景的VR生态,还于去年启动了“PICO开发者计划”,在资金、流量、硬件SDK等方面为全球开发者提供支持。今年4月份华尔街日报也曾报道,字节跳动正通过补贴的方式,吸引全球开发者将优质内容移植到PICO商店,部分VR游戏厂商可以获得每款游戏大约10万至17万元人民币的补贴;与此同时,PICO内部还成立了自研一方工作室,提升一方游戏的自研能力。
然而,PICO 4的推出却似乎成为了PICO唯一的高光时刻,在此后的400多天当中,我们并没有等来PICO方传来的好消息,反而是其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战略调整引起了广泛关注。
首先,在产品的销量方面,今年年初就有知情人士曾透露,PICO 2023年全年的销量目标削减到了50万台,其中国内C端销量目标为35万台,B端市场为15万台,对比此前PICO全年100万台的销量目标而言,今年的目标直接被大砍了近50%。虽然PICO方并未对此数据进行官方回应,但结合2022年下半年PICO 4接近20万的销量来看,显然这款新品并未如预期扛起销量大旗,那么次年的销量目标锐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削减了出货量后,PICO内容方面的投入自然也放缓了步伐,比如作为PICO VR头显配套内容的虚拟社交项目《轻世界》,如今就只剩下了几项基础功能。
其次,在PICO的流量扶持力度上,字节也逐渐回归理性。去年9月份,随着PICO 4的发布,字节也官宣了PICO 4的豪华代言阵容,其中不仅有“乒乓球小魔王”孙颖莎,还有知名音乐人窦靖童,就连B站数码区人气博主“何同学”也成为PICO 4的体验官。在北京繁华的商圈和地铁里,几乎随处可见印有三人形象的巨大海报,众多行业人士都曾感叹:PICO的营销在VR领域是最有排面的。
然而今年以来,除了在字节系社交平台上偶尔还能看到PICO的身影以外,PICO相关的广告已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线,这也与曾经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除此之外,原本主要面向C端市场的PICO,如今也正在加大在B端市场的投入。自去年以来,PICO开始加速拓展企业业务范畴,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多场线下沙龙,与众多开发者和行业合作伙伴展开业务探讨,同时积极开拓海外业务,在亚洲、欧洲与北美市场均取得不错的反响。今年8月,PICO在北京举办了一场以“全沉浸,新商业”为主题的PICO企业开发者大会,会上PICO企业软件产品兼亚太企业服务负责人刘凯曾表示,未来PICO“将探索VR之外更广阔的天地”。
最后,今年以来PICO内部大幅度的裁员以及领导层变动也频频引起行业内外的关注。今年2月份,PICO就已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裁员,裁员规模达到20%-30%,但在今天的全员会上,周宏伟却表示,尽管今年以来PICO已经做了一些调整,但这些调整依然不够及时和有效,为此将进行新一轮的人员缩减。
与此同时,据传PICO近期有多位核心业务负责人相继离职和调岗。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PICO副总裁、内容文化部门的总负责人任利锋。而当初随任利锋从抖音调到PICO的部分高管,如原抖音综艺负责人宋秉华、PICO视频直播负责人刘彧、PICO内容产品负责人等也纷纷调回抖音或离职。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今年的多次裁员,如今PICO员工已离职近半,市场部门员工更是已经离职近三分之二。据统计,在此次裁员后,PICO的员工数量将从巅峰时期的2000多人缩减到数百人规模。
总而言之,从今年PICO一系列的战略调整来看,大肆扩张、疯狂砸钱的时代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此前我们也从相关人士处得到过求证,PICO今年整体发展的方向调整为,逐步回归理性,降低对销量的预期,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投入,进一步降低成本。尽管业界普遍对字节在PICO业务上的豪掷千金表示疑虑,但显然字节冷静期的到来还是要比大家预想中的早了许多。从狂热回归理性的字节和PICO,是时候好好思考接下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了。
Copy to China的失效
作为国内最有希望带领VR破圈的头号种子选手,PICO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走进了窄巷,这背后的原因的确值得我们去思考。
在XR领域中,VR头显实际上承担着移动互联网生态中智能手机的角色,有着智能手机改变人类数字生活的先例在前,再加上2020年Oculus Quest 2以299美元的价格进入市场,并迅速突破了1000万销量,有志于继续扩张版图的消费互联网企业自然不会放弃争夺这块新鲜的蛋糕。
抢在一众互联网巨头前夺下这一先机的字节跳动,顺理成章地包揽了2021年、2022年中国VR硬件市场的最高份额,牢牢占据着国内VR硬件一哥的宝座。由此可见,当时字节跳动豪斥90亿元相当于是买了一张通往VR世界的门票。一方面是对这张门票寄予厚望,另一方面是想让这张门票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字节也就做出了诸如上述内容中近乎“疯狂”的种种举措。
在扎克伯格的互联网生意经里,有着这样一个理念:硬件产品的第一个“奇点”在于“1000万用户”目标的达成,而一旦达到这一“奇点”,硬件、内容以及开发者就将迎来持续稳定获利的能力。作为对标Meta的追赶者,字节显然也信奉这一理念,由此PICO开启了对Meta战略的像素级“复制”,以期加速催熟中国的VR消费市场。
然而Meta突破1000万用户的路径,却没有那么容易复制。一方面,欧美市场与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另一方面,则是不容忽视的新冠影响,促进了VR一体机的销售。
此外,维深wellsenn XR给PICO算过一笔账,PICO 4一体机8+128G版的综合硬件成本约为368.25美元,按美元汇率为7来计算,PICO 4税后综合成本约为2913元,已经高于产品本身的售价,而且,这还是在不考虑产品良品率和运损的情况下的数据,再加上高额的营销成本,PICO 4完全是在赔本赚吆喝。
由此可见,PICO一直以来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其每售出一台头显,就要承担至少500~1000元的亏损,而随着PICO的市场份额越高,其亏损也就越大。而将Meta的经验直接照搬到PICO似乎也是一个错误,PICO 4在首月销量超过5万台后,其势能似乎就已经被耗尽,想要达到如Meta一样千万量级的销售目标,听起来也更像是天方夜谭。
另外,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一一人民币比美元大约在4:1到3:1之间,欧美消费者对于Quest 2的承受能显然要超过中国消费者对于PICO 4的承受能力。
在今天的PICO全员会上,周宏伟也遗憾地表示:“目前的VR行业仍处于非常早期的状态,此前,我们对行业和市场的发展估计得比较乐观,但实际上没有预期的那么快。”显然,对行业和市场的错判是PICO受挫的一大根源,低价推量的互联网销售战略能否直接照搬还有待商榷。
除销售战略上的问题以外,PICO在内容上的相对匮乏也是其VR生态始终难以成型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PICO平台上的应用仅有500款左右,而其中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大作更是寥寥无几,反而滥竽充数、几乎无人问津的应用几乎充斥着整个应用商店。而与之相对应的Meta Quest应用商店中的应用则接近2000款,Steam平台支持VR的内容更是超过7000款,其中还不乏各种现象级VR大作。
在内容营收方面,PICO此前透露,平台上游戏总营收最高的应用突破了800万人民币,但是对比Meta平台的数据——《Beat Saber》作为Quest Store营收最高的应用,总营收超过2.6亿美元。此外,Quest Store营收突破1000万美元的应用也超过40款。
因此,许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PICO 4买回家的用户,在尝鲜过一系列入门级VR应用后,想要更进一步体验进阶内容时,却发现偌大的应用商店里竟很难找到一款能够让自己体验超过2小时的应用。相当多的用户吐槽PICO 4刚买回来没多久就“吃灰”了,而当笔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进行搜索时,发现“99新”且低价转让的PICO 4几乎数不胜数。
尽管PICO在内容生态建设方面并没有局限于游戏,而是推出了VR运动健身、VR视频、VR娱乐和VR创造四大场景,但内容生态的建设很难一蹴而就,每一个新的方向都意味着要付出新的试错成本,PICO的这四大场景也只是刚刚起步,短期之内难以扛起大旗成为吸引用户购买PICO 4的重要因素。被字节跳动收购后的PICO,整体战略上稍显急躁,硬件的成熟度与内容生态的成熟度脱了节。
为解决内容生态的问题,苹果拿出了一套大家都能想得到,但却是当下其他VR厂商却无法复制的方案——同时推动iPad应用商店原有的海量2D应用向Vision Pro移植,以及Vision Pro原生应用的开发。这也是苹果无论对比Meta还是PICO都有的碾压性优势——对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掌控力。
反观安卓阵营,真正有开发者号召力的谷歌,早早就放弃了对于VR的投入,直到今年才被爆料称将和三星、高通联手推出新一代产品。而Meta自己能做的,也只是让Quest可以支持直接运行APK形式的安卓应用,并没有能力去让开发者给2D安卓应用在VR中的体验做相应的适配。
苹果Vision Pro最终在生产力场景的表现如何,以及苹果是否能够将当下XR产业内容生态不成熟的局势彻底扭转,我们如今还无法知晓答案,但目前来看,苹果或许才是唯一能够直接跳出游戏和娱乐,构建更广泛XR内容生态的公司。
中国市场奇点未至,发展需回归理性
从今天周宏伟在全员大会上的发言来看,他也的确没有了去年在PICO 4发布会上那般的自信与激进,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加理性的思考与判断,如他所言,如今的中国VR行业虽经历了多年的起起伏伏,但那个所谓的“奇点”还远未到来。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周期,这一法则在科技领域也同样适用,只不过VR与智能手机等行业相比,可能需要更长的发展周期,即使强大如Meta、土豪如字节也无法将这一周期彻底缩短,互联网巨头以及VR厂商们仍需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理性。
在发言的最后,周宏伟也表示,公司对XR业务“有耐心、看长期”,接下来,PICO将保住核心团队,维持正常运营,未来将方向聚焦在硬件和核心技术的长期探索和突破上。
也许在行业外的人看来,PICO此次大裁员意味着XR的败退,但作为行业从业者我们认为,PICO此前的步子迈的太大已然“超速”,刹车只是时间问题,而暂时的减速也让PICO能够在通往XR产业之巅的道路上避开更多的风险。作为行业第一家巨资砸向中国VR消费市场的企业,大裁员后的PICO或许才能真正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摒弃“拔苗助长”式的催熟。
今年3月份,Meta内容生态总监Chris Preutt在GDC 2023上“What’s up with VR? Meta Quest Today and Where It’s Going Tomorrow”主题演讲中分享的观点,即使放在现在依然十分应景:“人们只会因为能够通过VR头显获得的应用体验买单,而不是一些在发售时都不能确定的因素。内容为王,内容也应当是硬件销售的王牌。相对应的是,如果一款产品无法让优秀的内容创作者获得成功,这款产品也无法生存下去,这就是内容生态的意义——推动内容创作者、应用开发者、游戏开发者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能够支付得起员工的工资”,从这一点看,国内的XR厂商依然任重道远。
从技术应用曲线来看,VR不过是刚刚跨越早期用户的鸿沟,AR则仍处在鸿沟前更初级的阶段。因此无论对于VR还是AR,长期主义仍将是主旋律。相比将精力花在营销、噱头上,关键硬件的突破、底层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对内容生态的耐心培育,或许才是真正能够帮助企业穿越XR行业发展周期的“太空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