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一副树脂镜片的眼镜,约为20-30克左右,看3DMAX电影时再加配上3D镜片后,其重量就接近60克,但要说在不久后VR眼镜的重量就将做到60克,恐怕像我一样一脸难以置信表情的人还是居多些。

借着第18届高交会的机会,我在深圳拜访了多哚VR的CTO龙寿伦,一起聊了聊一些关于行业的有趣话题,以及那款轻巧到“我书读得少,你不要骗我”的VR眼镜“多哚V1”。
VR还在初创阶段,没有统一的标准,谁都有机会
在开场的寒暄后,我抛出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关于某标杆友商近期的战略收缩举动和由此所折射出的行业走向看法,龙寿伦表示虚拟视觉世界,目前有VR、AR、MR等多种技术形态,整个行业都是处在初创早期,大家都在摸索着虚拟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最有机会也最有创意的阶段,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一个idea都将有尝试的机会。成功或者失败都是很正常的,也正是这样,虚拟技术才会真正从实验室走向大众消费级市场。

推动行业的未来发展,打通庞大的消费级市场,现阶段来看,必须先解决硬件成本和内容缺失这两大问题,其中硬件成本尤为关键,不只是购买成本,甚至包括用户使用的体验成本。硬件始终是展现内容的平台,客观的说,目前的VR硬件,无论在性价比、舒适度、体验感等各方面离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还是有很大一段距离,只有通过不断的快速迭代,去一步步缩短,并且这样的迭代必须是有突破性和创新性,否则消费者是不会买账的。
我们的目标是将VR头显的重量做到60克以下
VR硬件产品的迭代突破性和创新性,龙寿伦给我举了重量指标作例子,且不说HTCvive这样需要较大活动空间和配置专用电脑PC的VR头显,就是前不久才上市的索尼PSVR,其完整的配件列表为1台PSVR+1台PS4+1个超大的连接盒子+PS4摄像头+2个move+2根粗线缆,完全连接好需要经过多个步骤,线路同样十分复杂。当下接触过VR产品的用户都对此习以为常却也无可奈何,无论经过怎样的“优化”体验和重心调整,一个重达一斤多的东西要顶在脑袋上是不争的事实,动辄五六百克的重量和头盔模样的外形,对长时间的VR体验始终是个不小的负担。

多哚V1的主打突破性和创新性就是围绕重量来做文章,龙寿伦颇为自豪的告诉我,最开始时,多哚V1的原型机重量就是从180克左右开始起步,经过多次迭代研发后,先达到了一个小目标“120克”,接着继续做重量的减法,在保持2400 x 1200分辨率屏幕,刷新率 90Hz,拥有 105 度的视场角,自带九轴传感器,配合时空预判算法等配置功能和体验效果基础上,目前已经将重量达到了88克的水平,并且预计在2017年将进一步缩小到60克的惊人水准。
60克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正常的树脂材质近视眼镜重量通常在20-30克上下,如果我们去万达、金逸影城看3DIMAX影片,影院所派发的3D镜片扣在近视眼镜上后,最终的重量就约在50-60克之间。也就是说不久的未来,佩戴多哚V1体验VR内容时的佩戴感就和在看3DIMAX电影一样,不会有现在多数VR头显那样佩戴十多分钟就会产生不适感的问题。
即使VR一体机是过渡产品,同样能做到最轻最好
在行业内一直有一种声音,认为VR一体机在国外没有厂商公司或者研发团队去研制和发展,是因为VR一体机在技术上并没有先进性和发展潜力,只是中国的VR硬件研发者和生产商在技术和成本上难以达到HTC vive和Oculus的高度,所作出的妥协性产物。关于这一点,在我提及曾与一位行业媒体小伙伴对这一话题的争论时,龙寿伦从技术者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他表示,VR一体机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历程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过渡产品,首先现在的移动VR眼镜盒在VR体验上,无论是视频类或是游戏类,其体验效果都是无法令人满意的,清晰度不佳,眩晕感无法避免,使得移动VR眼镜盒更多只是在扮演好奇者的玩具角色,无法形成VR体验的持续性,而PC主机头显,在VR效果上确实高大上,但价格同样也让大多数人高攀不起,同时也便携性上更无从说起。
VR一体机则是很好的填补了这其中的各方需求点,虽然大多数一体机OS脱胎于Android的深度定制,但无疑在用户的使用习惯上是有利的,而硬件的高度定制整合,使得一体机在画面精度体验效果上远高于移动VR眼镜盒,同时重量和便携性上又远远超过PC主机头显,让使用者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自由享受VR的乐趣。
多哚V1也是VR一体机,更确切的说是分体式VR一体机,将VR机能演算的部分放在了PC电脑或者性能手机上,从而使V1在性能不减的前提下,本身的重量和尺寸可以不断优化减小。有V1的体验者就说过,在公共场合,她戴着V1就完全没有其他头显那样的拘束感,不用担心周围的人会对她投来异样的目光。
技术只是手段,哪怕是过渡的产品,一样有不断深挖的潜力去适配用户的需求,对于龙寿伦的看法,我做了小总结。
中国制造:技术革新推动产业革新
透过多哚V1这款被美国《时代周刊》盛赞为“圣杯级VR”眼镜,多哚自身的技术实力已经展现的一览无遗,龙寿伦甚至笑称,多哚就在深圳,多哚V1面世这么久了华强北还始终找不到一款仿制品,就是因为其中的实现减重不减功能的技术难度极高,让山寨商们下不了口。据悉多哚团队前期严苛并高标准地规划核心技术成员、每一位工程师都同时拥有海内外知名学府博士学位的研发资质。

龙寿伦表示除了硬件产品本身,多哚还计划在VR内容上持续发力。目前多哚的平台以内容分发为核心,涵盖了视频、游戏、应用等众多VR内容产品,并与steam游戏平台连接,而未来的多哚将会打造与多哚硬件完美配适的全兼容平台。
总结:突破性和创新性是VR的生命线
限于篇幅的原因,我并没有把我们讨论的全部内容都写出来。在与龙寿伦交流的过程中,我很惊讶于他以CTO的身份却对市场和消费者有着极为敏锐的把握感觉。其实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在多哚人的眼中,重复一条传统VR设备公司走过的旧路毫无意义,站在科技最前沿,以大众消费级产品作为定位,才能对现有的VR设备进行颠覆性的创新。
好吧,在此先让我预祝多哚V1早日突破60克的重量目标,改变世界的看法!同时也期待快些把多哚V1寄来,让我好好评测一番。
【913VR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及回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