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和相关底层技术的迅猛发展,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开始兴起——在众多数字技术的创新达到一定程度后,元宇宙实现了这些创新的叠加、倍增和放大,成为全球创新竞争新高地。
目前,上海正加紧布局元宇宙产业赛道。2021年底,上海市首次将元宇宙写入“十四五”规划,2022年进一步发布《培育元宇宙新赛道三年行动方案》,力争3年内打造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头部企业,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同时,在实践应用层面,一大批元宇宙新基建、新模式也在上海出现,借助上海金融优势领先、商圈经济发达、消费场景丰富和时尚文化聚集等特点,已有大量元宇宙项目落地产业,涵盖数字资产、数字经济、消费级应用等各个层面。
但在实践中,上海市人大代表、复星国际联席CEO徐晓亮发现,从生态系统端来看,企业对元宇宙的应用较为局限,元宇宙建设存在碎片化、孤岛式的问题,未能实现产业融合,“当下已有部分企业积极拥抱元宇宙概念,尝试在不同应用场景中落地VR、AR、数字藏品、虚拟数字人、区块链等,但是现有尝试主要是单点式的应用,尚未实现从单点应用到多点结合,再到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为此,徐晓亮建议,在生态系统端,应该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加大元宇宙与产业融合的力度,推进创新联盟建设,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可以加大政府对于在建元宇宙项目支持力度,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宣传支持等。如出台促进元宇宙创新发展配套奖励举措,奖励元宇宙标志性场景、元宇宙关键共性技术、通用能力的价值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特定研究方向的元宇宙相关项目等。”
他建议,上海应加大元宇宙与产业融合的力度,在文化旅游、智能制造、教育和消费等不同领域,推动元宇宙虚实融合创新实践,打造以政府相关机构指导、龙头企业牵头、科研院所支撑、协会联盟推动的合作模式。协同各类创新主体,如场景类、技术类、应用类企业,共同构建元宇宙创新联盟,推动融合场景建设,打通基础设施壁垒,实现合力发展。
他建议,可基于元宇宙创新联盟,推动元宇宙领域立体化标准制定,发挥政府平台作用,从技术端、经济端、应用端,分别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制定一批元宇宙赋能政府、科创、商业、金融、文旅、消费、城市服务等各领域的标准,以标准促行动,推动技术应用端的统一,加速元宇宙行业发展。
徐晓亮还表示,从应用端来看,上海缺乏能推动元宇宙普及的“杀手级”应用型企业,“尽管‘杀手级’应用的出现往往难以预测,但创新应用必然存在于元宇宙的产业森林中。”他认为,早期优秀的初创企业,需要创投基金的支持,产业生态的赋能,同时,也需要借助不同领域元宇宙场景的需求快速成长,借助元宇宙标杆场景进行落地。但在元宇宙概念发展初期,行业内仍然缺乏相应的资本,需求也比较分散,供需双方不能够及时对接,行业交流也尚未充分展开,亟需政府牵头来助力早期初创企业的发展。
对此他建议,在不同领域,如智能制造、线上线下消费、文化旅游等,可设立元宇宙产业基金,吸引一批优秀初创企业。建设元宇宙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园区,承接上海市元宇宙走出去、引进来等国际性活动,引进相关企业落地,验证商业模式,并进行成功模式的复制推广。例如,以大豫园片区为试点,通过数字化改造和元宇宙场景建设,为早期元宇宙企业提供相应的场景建设需求,通过项目落地,赋能商业运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徐晓亮认为,应加快元宇宙产业人才引育留用,制定高层次人才就业保障机制。按照重点产业人才相关规定实施人才奖励,依托元宇宙标杆场景,鼓励元宇宙相关的高层次人才、技术人才、创作人才在上海市创业就业。用足用好应届毕业生落户、特殊人才引进及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等政策,支持人才及团队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