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汽车拍VR广告了!明星拍VR电影了!随着VR热潮风起云涌,全景视频重要性日益凸显,众多传统摄影行业都尝试涉足VR抢一杯羹。不过相比传统视频,“VR视频”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都是全新的。
不同场景需要什么样的拍摄设备?360度视角下,没有特写镜头该如何叙事?摄像机放哪里?灯光怎么打?人员如何调度?
“虫洞VR沙龙”(第九期)邀请“VR视频”行业中的两位大咖——“兰亭数字”庄继顺、“极图科技”董宇辉。一位拍出中国第一部VR电影《活到最后》,一位是当下业内炒的火热的黄晓明主演VR概念片《万水千山总是情》导演,来分享他们的VR拍摄“实战”经验。
董宇辉 Upano VR 极图科技COO/合伙人
●带领团队完成超过100场的VR直播和拍摄,涵盖国内知名大综艺、顶级体育赛事及演唱会等等。
●黄晓明主演VR概念片《万水千山总是情》导演。
●VR纪录片《致.所未至》导演/制作人。
●VR综艺《女神陪我去旅行》《泰会玩》监制/制作人
●BMW7系VR广告 导演/制作人。
多年的经验和教训,促使我们必须要解决VR视频的制作痛点
现在VR比较火的行业大多集中在影视、旅游、教育等,它们都离不开全景视频的制作。UpanoVR从2011年就开始研发全景相机,可以说拥有VR视频行业最全的产品线,并在国内最早研发出用于VR电影拍摄的RED DRAGON 全景摄影系统和3D VR摄影系统。 5年的时间里,团队一直致力于VR摄影机和VR直播技术的研发,所以在VR直播和拍摄方面有很多案例,涵盖国内知名的大综艺、体育赛事、演唱会、剧情片、纪录片等,所以有很多拍摄的故事和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曾经我到马来西亚的迪加岛拍摄一部野外纪录片,灵感来自于贝尔的《荒野求生》系列,所以也萌生了拍VR纪录片的念头。当地有一种动物叫做科莫多龙,有一个镜头需要拍摄它们的生存环境,当时团队使用的器材是用7个GoPro攒的全景相机。我和土著用生肉当饵,然后放在相机的下方,吸引科莫多龙出来。这种动物属于巨型蜥蜴,体长可达2—3米,生肉的味道吸引了三十多条同类,四面八方过来抢食。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戴上VR眼镜,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根据预想,这会是一部很好的纪录片。但当我们去取设备时,发现GoPro死机了。GoPro的续航时间很短,连续拍摄只能支撑十几分钟左右,在极端环境下,还很容易死机。我们想再拍一条,发现已经无法重新启动了。所以用GoPro来创作时,一定要注意它的稳定性。
我们也用过多个全画幅单反做全景解决方案,它的优点是画质好,但带来的问题是景深太浅,稍不留意就会造成画面虚焦。解决方法呢? 就是把光圈开到最小,尽量用大景深拍全实的画面,不过这时对于灯光就会有极高的要求。
其实对于导演来讲,VR拍摄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不能实时进行VR效果的监看。在用多台摄影机拍摄时,就只能用多个监视器分别进行监看,面对一大推畸变严重的素材,导演基本就是在盲拍。 当时就想,如果能用VR头显实时监看就好了,导演藏在摄影机拍不到的地方,用观众的视角审视全景,当时就可以指导演员表演达到最终效果。
后来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去研发一体化VR摄影机,自己研发主板和实时拼接芯片。为的就是把几年来VR拍摄的经验和教训沉淀下来,让后来者不再趟我们趟过的坑,降低VR视频的制作周期和成本,让更多的VR爱好者参与到VR内容的创作中来。
拍摄VR影视,充分的准备比拍摄本身更重要
另外一个例子来自于黄晓明主演的《万水千山总是情》,它的创作概念是观众跟着黄晓明一起穿越回1925年的上海,所以只能去影视城拍摄。一般情况下影视城按照租用时间收钱,别人都只需要租用一块地方,但是对于VR 360度拍摄来说,则必须把整条街租下来。VR影视的美术置景和道具要比传统影视更重要,都必须经过精心的准备。
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演员的排练和调度,《万水千山总是情》要呈现上海滩的全景,上海滩很大,就需要很多群众演员才能展现繁华的景象。而众多群众演员的走位都要非常精准,这就需要很长时间的排练。
目前长镜头更适合VR拍摄,所有演员不能停,必须一镜到底,所以对于演员的表演和台词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所以说,VR拍摄时间很短,但是准备时间非常长,VR的创作也因此容易难产。
要考虑如何给观众创造优质的VR体验
结合UpanoVR拍摄的一百多部VR视频来看,团队总结出了几个有关艺术表现力的小经验。
首先,场景要极致。VR视频里面没有蒙太奇,没有中景、特写等概念,而是全部展现给观众。在观看时,观众很容易视觉疲劳,所以场景非常重要,要很有视觉冲击力,最好挑观众不常见到的景色。
其次,角色互动一定要设计清楚。我们要给观众设计什么样的角色?它会和谁互动?以前有人用第三人称视角,两个人演,第三个人看,那么观众还是置身事外,这和传统影视有什么区别?没有代入感。好的VR导演,应该把自己想象成摄影机,我渴望什么样的对话和动作,我期待和谁能互动?现在国外有优秀团队做了很多尝试,有个纪录片邀请克林顿,面对面和观众说话,这是绝大多数人没有体验过的;他们还去了叙利亚,展现叙利亚难民的生活;还有埃博拉病毒肆虐的现场,都是非常震撼的。
再次,要注意视线的引导。360°的视频并不是全部都是有效信息,很多观众第一次看VR视频的时候,会有困惑:我应该看哪?导演们的方法是通过声音引导,现在很多VR头盔和平台都支持360°声场。当然也可以通过移动的物体,如蝴蝶和小狗等来引导视线。
最后,需要注意拍摄的距离和高度。我们如何在VR影视里面体现观众和主角的亲密度?比如我们和女神级别的女明星接触,如果她离我们特别远,那么看了也不会有感觉,如果只有十公分呢?我们做过测试,很多人通过VR眼镜近距离接触女神都会脸红或心跳加速。
摄影机的摆放高度也有讲究,要模拟一个人的正常视觉,需要考虑观众是站着还是坐着,身高和环境怎么配合,要精确到厘米,只有这样拍出来,体验才会好。
我认为好的VR导演应该是造梦师,如同诺兰的《盗梦空间》。我们要设计一个梦,让观众不要中途醒来。
庄继顺 “兰亭数字”“Air360china”联合创始人
●中国首届IEEE VR内容标准论坛委员。
●带领团队陆续出品中国第一部VR电影《活到最后》、中国第一支VR MV《敢不敢》、中国第一部VR直播对战真人秀《荣誉之战》、中国第一部VR格斗《昆仑决》、中国第一档VR综艺《谁是大歌神》等VR影像作品。
●联合宝洁&淘宝制作杨洋、迪丽热巴VR微电影《我的VR男女友》。
●在2015年成功将体育赛事、综艺真人秀节目、演唱会等内容进行VR直播。
“前期不够,后期来凑”在VR视频里不成立
兰亭数字的《活到最后》VR电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从2015年5月开始拍摄,10月才完成,12分钟的视频,花3个月做前期、3个月做后期。制作团队达到42人,而且团队里面人员构成非常完整,包括硬件工程师、交互程序员、后期剪辑人员等。
拍摄《活到最后》有一个细节,团队在现场布置了好几个大小不一的窗户,这不是为了艺术感,而是要让自然光源360°均匀地射入房间,每个窗户的位置非常考究,面积要一样,团队还在所有的天窗和门上蒙了一层非常薄的棉布,制作一种光线柔和的感觉。
拍摄现场还有很多在传统视频行业看来“匪夷所思”的东西,比如导演需要实时监看演员的反应,就需要进行实时的信号分析和推流。仅仅是连接线就一大捆,360度的是视角下根本无处遮挡,所以团队在现场挖了一条“地道”,把线放在“地道”里。
在传统影视行业有句话,“前期不够,后期来凑”,但在VR视频里完全不成立,VR有很多特殊的地方,360°视角的画面,后期完全无法帮忙搞定。所以,VR电影对演员的要求很高,《活到最后》找了话剧演员,他们基本能满足“一镜到底”的要求。
180度3D视频需求可能更旺盛
第二个例子是《我的VR男/女友》。今年5月20日这一天在淘宝平台上播出,参演人员是杨洋和迪丽热巴。同样是12分钟的内容,花了2天拍摄,前期工作用了10天,后期是15天,仅仅兰亭就有51个工作人员参与,这还不包括淘宝的技术人员,成本很高。
和《活到最后》相比,《我的VR男/女友》的突破在于声音、交互的控制,实现第一人称180度3D和交互剧情、八声道3D人耳收声、在线购物。它的交互在于观众做为杨洋/迪丽热巴的女/男朋友,低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身体,在杨洋给“你”送早餐时,可以清楚地看到胳膊。
这部片子虽然完成于《活到最后》之后,但是拍摄难度没有减轻多少,和杨洋搭戏的演员满脸“挂着”摄影机,她必须身体后仰才能保持画面的正常,拍摄期间的NG次数也不少。但这个片子获得不少赞誉,也让我们认识到180度3D视频需求可能更旺盛。
剪辑弱化、制片强化、素材量巨大
综合这些“实战”,兰亭也总结出几个经验。
首先,成本“炸天”。美术、制片、硬件和后期会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一个VR视频团队的人员配备要齐全。
其次,剪辑被弱化。VR的绝大多数内容是“一镜到底”,后期剪辑的地位就比较尴尬。VR不能频繁地剪辑,因为大段时间、大规模的场景切换,小脑难以适应,告诉身体“这不是真实的”,所以要尽量减少剪辑的节奏,同时要有新的尝试。
再次,制片被强化。十几分钟的内容,往往需要三个制片人。而且现在全世界的VR拍摄都没有找到特别好的呈现方案,这一块是中国最有可能弯道超车的领域,如果能成功探索到VR视频逻辑,竞争对手就会是全球最著名的导演。
另外,导演后期化。后期压力在那?素材量太多,拍摄一天的数据量是2T,后期编辑人员挑出有效片段就要3天,分类之后是拼接,耗时耗力巨大。相较专业的拼接软件也能完成第一步,而兰亭要求一帧一帧地调整,不接受“拼接缝”的出现。
与此同时,编导工作量指数增加。如果是一部普通的电影,编剧只需要编写三条故事线即可,但在VR视频中,写的是整个世界观:男主角做一件的事的时候,男二、女一、女二分别在做什么,故事线至少需要30条。
最后说下“探索新的镜头语言和导演逻辑”。从技术来说,一线公司的硬件都进入了应用层,瓶颈则是镜头语言和逻辑,16:9的画面转换到360°场景,逻辑是被颠覆的,电影几百年才形成的逻辑和传统,现在一秒就被击垮。
《活到最后》拍完了以后,我给它的分数是60分,及格了,但是也有遗憾,是今后需要注意的:演员的走位要加强、全景音效要加进入、场景可以更加丰富,还要加入交互效果,把自由选择的权利交给用户。当然,VR的发展时间才多长?不能用已经相当成熟的电影技术和现状去要求VR视频。
注: 虫洞VR沙龙由VR虫洞网主办,旨在聚合行业精英,以“小而精专”的风格,探讨VR行业问题,搭建业内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