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小米1的NOLO Sonic,到底怎么样?

🤖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题图:2011年8月16日,雷军宣布小米1售价

6月1日,业内首款2000元以内的Inside-Out 6DoF VR一体机——NOLO Sonic如约发售。

如今,距离Sonic发售刚好过去整一个月时间。期间,我以一名普通用户的视角,密切观察着产品发售后的用户体验反馈和官方动向,并在NOLO办公室、2021“金V奖”现场以及家里等多个场合对Sonic进行了体验,同时也与业内朋友就产品的实际体验进行了深入交流。

我想,也是时候为这款顶着「次世代」名号而来的VR一体机做个阶段性小结了。

▲顶着「次世代」名号而来的Sonic

先说下整体感受,如果把VR一体机简单分为“本地游戏”“串流体验”两个主打维度,Sonic就属于典型的剑走偏锋把“串流体验”属性直接拉满的“偏科生”,但同时又希望能努力满足“本地游戏”的需求。

首先,借助历经3年打磨,37次版本更迭的串流软件NOLO HOME,不管是通过有线方式,还是无线方式“串流体验”SteamVR游戏,Sonic都能提供相对不错的体验;
其次,Sonic商店目前的“本地游戏”确实不多(截至发稿时共上线16款,NOLO官方表示,另有4款正紧锣密鼓测试中,即将上线,年底预计将达到200款),但不乏「律动回廊」、「大汗拳击」等品质还不错的内容,「X-燃脂原动力」、「节奏拳击」等更是免费提供给用户;
再次,得益于自研的「SodarTraq」空间定位技术,Sonic的手部交互可以说已调教的较为理想(偶有手柄漂移现象,NOLO官方表示将在后续优化中解决该问题),但头部的定位追踪还需进一步优化;
最后,宽频振动马达确实能带来极大的交互体验提升,但除了预载的新手引导小游戏「Sonic体验工作室」,目前还没有其他适配内容上线,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接下来,我将分别从Sonic几个核心特色功能和几点疑问的角度展开,力争让大家能对这款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Sonic的外观和主要参数如下图,就不赘述了。

▲Sonic主要参数及外观

Sonic的几个「独创」/「首创」功能

作为一款顶着「次世代」名号而来的VR一体机新品,Sonic的标签显然远不止“最便宜”那么简单。NOLO官方总结了Sonic的八大特色功能——真4K超清屏、宽频振动马达、NOLO HOME系统级支持、NOLO MOVE、双击See Through、自定义大空间活动区域、游戏式新手引导以及分享投屏。

下面重点来聊聊其中全球独创/国内首创的三个核心功能。

宽频振动马达

要说Sonic最大的特色功能,一定非全球独创的宽频振动马达莫属。

之前的《次世代VR交互体验该是什么样子?》一文,已对宽频振动马达做了较为详尽的解读,感兴趣的不妨翻阅一下。

从对Sonic预载的新手引导小游戏「Sonic体验工作室」的实际体验来看,宽频振动马达所带来的交互体验提升可谓是一览无余——

拾取工作台上的弩机,另一只手抓握弩弦向后拉动,随着拉弦的动作幅度加大,握住弩机的手柄会逐渐感到振动幅度从微弱到强烈,弩弦紧绷时的顿挫感会在手柄的宽频马达振动下能更加感受到VR游戏的逼真体验,这与PS5的预载游戏「宇宙机器人」抓住线圈后拽的触感如出一辙。

▲「Sonic体验工作室」&「宇宙机器人」

还有工作台上的电钻,抓握键拾取后,扣动扳机电钻启动,乍一看似乎没什么惊奇之处,甚至会觉得这就是个普通VR手柄该有的振动而已,但如果将扣住的扳机键稍稍松弛一些,就会发现,随着手指力度的松弛,电钻的声音开始减弱,而手柄的振动反馈非常自然的逐渐减弱。

▲「Sonic体验工作室」工作台上的电钻

这种自然的感觉就好比踩下油门的汽车,在慢慢松弛油门后,车辆的速度是顺滑、自然降低的,而不是突然的停止。

弩机上拉动弩弦紧绷后的振动表现的顿挫感、扳机扣住电钻后慢慢松弛时的振动回落,Sonic通过这两个道具把宽频振动马达的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关于这一块目前最大也是唯一问题在于:由于宽频振动马达在VR交互中是首创使用,内容适配进度要从零做起,这对于小而美的NOLO团队来说,颇具挑战

不过,NOLO官方也表示,“独有的SDK能帮助开发者轻松实现振动调试和优化,目前已安排技术人员加大力度帮助开发者进行调试”,并且“已经启动与SteamVR游戏开发者的合作,逐渐地SteamVR平台上的游戏也将在搭配Sonic使用时具备宽频振动马达的振感体验”。

所以,正如前面提到的,期待后续能尽快有更多优秀内容加入到“宽频振动”阵容中吧,毕竟“好戏仍需配好角”。

See Through

作为中国VR一体机中第一个支持See Through的产品,Sonic的这个功能显然是值得说道说道的。

经常玩VR的人大概都有类似这样的经历:在玩VR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有人来找,或者虽身处自定义的“安全区”,但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是需要查看一下。这个时候,就需要先摘下头显,等处理完现实世界的问题,然后再戴上,稍显繁琐。

Sonic支持双指双击头显侧面,通过Video See Through的方式,无需摘掉头显,就能查看现实世界的状况。整个过程就好比双击AirPods切换歌曲一样,自然、流畅、顺滑,朴实无华,但是真香。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只有在划定自定义活动区域的情况下,See Through功能才会生效,NOLO官方表示,考虑到See Through这一全局系统级功能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才予以限制,但近期将全面开放这个功能,让用户真正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现实世界的状况。

心率检测

这是Sonic加入的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全球独创特色小功能。

对于这个小功能的设计初衷,NOLO官方认为,“一些VR产品会加入卡路里消耗统计的功能,但健身效果不应只是一堆跳动的数字,而是真切的感受到身体在玩了一把游戏后明显的变化,此时检测心率搭配卡路里统计才不失为一个科学的健身过程,同时,用户还能对自身燃脂心率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并以此来加强或减少自己的游戏难度。”

在我看来,心率检测的加入确实堪称一次值得称赞的尝试,有一定趣味性,但更偏向于“娱乐”,实际反馈可能并不如NOLO所期盼的那般乐观——

一方面,从两三千元价位的Apple Watch、各品牌专业运动手表,到一两千元的各种安卓智能手表,再到百元左右的智能手环,基本都具备心率检测功能(准不准的问题另当别论),这类产品的普及程度,可以说是远远大于VR头显。

另一方面,VR健身固然有可取之处,可以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达到某种程度的健身目的,但它显然无法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健身,或者说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哪怕像「Supernatural」这样的“专业级”VR健身应用,也是如此。如此一来,心率检测功能的实际意义也就要打上一个折扣。

不管怎样,NOLO对VR健身所秉持的较真态度,还是值得认可的。

关于Sonic的几点疑问

说完特色功能,再聊聊关于Sonic的几点疑问,正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第一,为什么一直坚持使用超声波技术?

从去年Outside-In的X1/X1 4K,到如今Inside-Out的Sonic,NOLO为什么一直钟情于超声波技术呢?对此,NOLO官方是这样解释的——

第一,CV方案只能在室内光线刚好的环境下使用,但VR未来不应该只局限于室内,超声波可在室外无压力使用。
第二,未来的VR手柄一定会“戒指”化,“AirTag”化,而超声技术路径从原理上可以做到很小很小。
第三,今天的VR是个大头盔,可以塞一大块锂电池进去,对功耗并不敏感。CV方案对算力和电池要求都很高,未来的VR会朝“墨镜”方向发展,对功耗越来越敏感,而超声波功耗可以很低,且不依赖高算力。
第四,CV方案对芯片的要求很高,对应的成本也相对更高,Quest即便做到千万级销量,成本还是两千块钱。NOLO的使命是普惠VR,未来的VR普及需要千元机的出现,超声波方案可以加速促进VR千元机时代的到来。

从实际体验来看,虽无法与业界标杆Oculus Quest 2相提并论,但NOLO这套自研的「SodarTraq」空间定位技术还是值得信赖的,稳定性已经相当不错,相较于光学定位,超声技术也有其优势部分,这对于VR行业技术的发展是一件好事儿。

所以,技术只是手段,好的交互体验才是目的,不用纠结具体使用什么技术。

第二,为什么845而不是XR2?

Sonic为何没有选择高通专为XR(扩展现实)而设计的骁龙XR2呢?

NOLO官方给出的解释是,骁龙XR2是高通专门为需要4个以上摄像头(最多支持7个)才能完成头手6DoF定位的XR终端所设计的专用芯片。

而Sonic采用NOLO自研的「SodarTraq」空间定位技术,只需2个摄像头就可完成大范围头手6DoF定位,骁龙XR2芯片无法充分发挥其特点。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对主打“串流体验”的Sonic来说,骁龙845性能是肯定够用的,这里也就没必要再展开讨论了。

第三,为什么选BOE而不选JDI?

不同于Oculus Quest 2和Pico Neo 3所采用的JDI(Japan Display Inc.)“4K级”屏幕(分辨率3664*1920,PPI 773,刷新率72Hz,支持90Hz/120Hz),NOLO Sonic搭载了BOE(京东方)“真4K”屏(分辨率3840*2160,PPI 807,刷新率72Hz)。

针对这样一个选择,NOLO官方表示,“中国消费级6DoF VR一体机几乎所有人都在串流SteamVR,刷新率的提升对串流体验增加非常有限,但分辨率和PPI像素密度的提升,对体验的提升是相当大的。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最终选择了更贵的BOE的屏幕。”

搭载“真4K”屏的好处显而易见——更高的分辨率和PPI,更丰富的色彩表现,对游戏、观影等场景来说确实有一定程度的体验提升。但72Hz的刷新率放在一款2021年的新品上面,却多少显得有些“保守”。

我们都知道,从减轻“晕动症”的角度来看,刷新率的提升无疑意味着整体时延的降低,从72Hz到90Hz,再到120Hz,确实要以牺牲一部分画质和续航为代价,但相应的显示时延也将从13.8ms降到11.1ms、8.3ms。

所以,希望NOLO官方能考虑在日后更新中考虑加入90Hz/120Hz刷新率的支持,至少把更多选择权留给用户。

致敬小米1,打响普惠VR第一枪

“为了致敬小米1代对智能手机的贡献,为了VR的加速普及,NOLO愿打响第一枪!1999!”

5月24日,Sonic发布会临近尾声,NOLO创始人张道宁在公布产品售价的时候,如是说道。很显然,张道宁期望Sonic能和10年前的小米1一样,引领VR向大众消费市场的普及。

▲致敬小米1——Sonic定价1999元

站在当下的角度看,Sonic确实是一款小米式产品——试图用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即便它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

自2015年4月成立以来,NOLO用6年多的时间建立起丰富的产品线:面向各品牌VR头显提供6DoF空间定位与交互的NOLO CV1 Pro;面向华为VR Glass这类短焦VR眼镜的NOLO CV1 Air;自有品牌的X1和Sonic VR一体机。贯穿这一切的,正是NOLO自研的「PolarTraq」和「SodarTraq」空间定位技术,以及NOLO HOME串流技术。

或许,NOLO并非VR空间定位的最优解决方案,离业内最极致的VR体验还有一些距离。但回顾NOLO的进击之路,可以看到它既没有自乱阵脚,亦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基于积累下来的技术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在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的同时,也为「要6DoF体验,还想便宜」的大众消费者提供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新选择。

▲源于Technology的NOLO

“我们的使命是普惠VR,NOLO移动6DoF硬件用户数、软件用户数均已突破10万,在国内VR厂商中遥遥领先。我们也希望,NOLO能见证VR超过10亿用户的那一天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一定是一天一天建成的。对始终坚持核心原创技术研发,并以普惠VR为使命的NOLO和张道宁来说,亦是如此。

延伸阅读丨


独家专访丨NOLO:殊途同归的VR「逆行者」
深度解析丨次世代VR交互体验该是什么样子?

「93913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及回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