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何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展望

🤖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总工程师 何霞

2021年6月18日,由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93913、邀界网主办,上海市多媒体行业协会、上海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产业联盟、上海扩展现实产业研究院(筹)、天风研究所及深圳市虚拟现实产业联合会联合主办的2021虚拟与增强现实产业年会暨“金V奖”颁奖盛典上海·市北高新商务中心圆满落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总工程师何霞教授就「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展望」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何霞表示,全球化的数字革命内在动因是通讯计算控制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智能。目前云计算、移动计算、边缘计算实现了从中心到边缘的演变,也让我们的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快速发展,将会改变人们的自由、社交和生活,通过交互式与沉浸式的体验,使身体与空间意识交互,打破时空局限,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据何霞介绍,我国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的浪潮。根据中国通信研究院测算,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万亿,占GDP比重38.6%;数字经济增速9.7%,是GDP增速的3.2倍。将数字经济进一步细分,数字产业化占比19.1%,产业数字化占比80.9%;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8.9%、21.0%、40.7%。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加快数字化发展,通过数字新基建、产业链升级、科技创新、深入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多项举措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何霞指出,作为数字经济的新兴力量,虚拟与增强现实产业正步入起飞阶段。当前,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应当紧抓5G与人工智能的战略机遇期,突破业界惯有的展厅级、孤岛式、小众性、雷同化的发展瓶颈,聚力融合创新与规模应用,实现产业级、网联级、规模性、差异化的虚拟现实普及之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总工程师何霞教授演讲全文整理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以及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虚拟与增强现实产业年会主办方的邀请!

‍这里我将为大家分享‍‍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未来的展望

‍‍全球化的数字革命,它的内在动因是什么?‍是通讯、计算、控制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智能。数字化革命的技术和哲学基础在70年前已经出现,‍‍为什么爆发的时间是今天?那是因为技术拼图已经基本成型。

‍‍宽带、光纤、5G、物联网以及感知网带来的连接的力量,使得发展的连接已经形成。‍‍同时,云计算、‍移动计算、边缘计算已经形成了从中心到边缘的整体化控制,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强化整体系统的计算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我们认识和观察整个世界的方法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开创人类新世界的是什么?是人工智能。而在人工智能、5G、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基础之上,VR/AR产业在快速的发展,改变了人的自由、社交与生活,‍‍通过交互与沉浸式体验,使身体与空间意识交互,打破时空局限,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技术拼图的形成,当下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格外的快。不仅仅是中国,全球的数字化革命都在形成一种浪潮,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赋能各个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

在数字化浪潮中,我们看见大分流正在发生。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文明的发展史。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科技创新是产业变革的前提。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动化,第二个阶段是数字化或者叫智能化。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上个世纪工业技术被采用后,工业的发展是指数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被采用后,工业再次迎来了一个指数型发展的阶段。如果不采用新技术,工业就会被分流,两次大分流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改变了国家在世界中的位置,改变了产业、企业、区域甚至个人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出,工业的大规模发展对当今的社会局势以及复杂国际形势的影响,其中缘由都来自技术所引起的世界格局的变化。

‍‍数字经济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简单来概括就是“四化”。首先是生产力,也就是数字产业化。‍‍今天在座的很多都是信息通信领域相关的企业,‍‍整个 ICT领域正在不断创新发展,使产业化规模不断加大,创新不断加深,整体来看数字产业化发展极快。当ICT技术与第一、二、三产业相结合,就形成了产业数字化,‍‍这也是这两年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者的GDP占比为2:8,‍‍未来可能达到1:9甚至更高。

然后是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数字化治理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多主体参与的平台治理,治理手段不仅仅是发布一个互联网文件,而是要通过技术的平台来进行治理,此外还有技术化的公共服务。

从去年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与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并列的一个生产要素,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数据价值化包括了采集、确权、定价和交易四个流程。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这四点形成了整个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数字化的基石是基础设施,我们通常认为,一代产业革命,一代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可以分为三块,第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5G、云计算、数据中心以及VR/AR领域未来‍‍基于行业的交互平台。第二是融合基础设施,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智慧城市数字基础设施等等,其中包括了大量的SaaS服务。第三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创新基础设施,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这三点是数字经济的底座。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数字基础设施的‍竞争。

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什么?我们可以说是平台企业。今年胡润发布的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前10名中,亚马逊、Facebook、中国的腾讯和阿里,都属于近10年新入榜的企业,我们所熟知的一些传统企业在慢慢消失,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平台企业,例如京东等等,正在涌入榜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总结了四条规律。第一是梅特卡夫效应,是一个关于网络的价值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的定律,该定律指出,一个网络的用户数目越多,那么整个网络和该网络内的每台计算机的价值也就越大;第二是双边市场效应,人们通过平台进行交互和交易,提升平台的粘性;‍‍第三是规模效应,第四是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什么?它指的是一项通用技术,与‍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创新,使得整个技术的数据规模、平台规模能够‍深入到相关领域去。协同效应不仅仅出现在C端,它也是平台在B端市场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令人非常高兴的是,数字经济中的一个新兴力量——虚拟(增强)现实产业正进入到起飞的阶段。继2016年产业元年与2019年5G云AR元年后,虚拟现实产业开始加速成长。虚拟现实用户体验对融合创新的需求迅速提升,技术体系初步形成。以应用服务、终端器件、网络平台和内容生产为重点领域的产业生态初具规模。

‍‍并且伴随云的发展以及企业上云,‍‍云化虚拟现实触发产业链条融合创新,以传统业务流程的解构重组催生视频内容上云、图形渲染上云、与空间计算上云新业态。在2015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制订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对后续几年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指导的作用。今天我们看到,“虚拟(增强)现实+”在未来将像互联网一样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然,虚拟现实整个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应紧抓5G与人工智能的战略机遇期,突破业界惯有的展厅级、孤岛式、小众性、雷同化的发展瓶颈,聚力融合创新与规模应用,实现产业级、网联级、规模性、差异化的虚拟现实普及之路。

数字经济在中国有几个发展模式,首先是梯度发展模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创新资源集中,属于高梯度地区;中梯度地区如重庆、沈阳等有一定发展基础,能够承接高梯度地区的转移;低梯度地区如甘肃的“东数西算”等,实际上创新资源匮乏,但是‍‍它有一些特殊的优势例如电力成本等,可以慢慢引入中高梯度地区公司,融入中高梯度地区。‍‍

第二是区域极核模式。首先是虹吸效应造成区域极化,后续‍‍慢慢向周边辐射扩散。北京数字经济整体、广州深圳数字产业化、杭州产业数字化、上海数字化治理都是很好的案例;在美国,微软同样带动了西雅图的发展,因此优秀的区域核心能够带动整个周边的发展。

第三是点轴发展模式。点轴发展模式的其中一种叫地理空间连接式,例如长江上中下游经济带,上游以成渝为核心、中游以武汉为中心、下游以上海为核心形成了产业的集聚。另一种是虚拟空间连接式,它虽然没有地理上面的关联性,但是会根据产业链形成产业关联扩散效应,比如数据开发形成的采集、标注(新疆和田)、清洗、存储、应用(贵州)等产业链。

第四是多级网络模式,长三角“一超多强”的数字经济总体格局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另一个典型案例是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联动发展格局。

这几种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很好的概括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和特点。

2020年,中国经济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遭遇了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以及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但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数据来看,仍然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根据测算,‍‍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万亿,占GDP比重38.6%;数字经济增速9.7%,是GDP增速的3.2倍。将数字经济进一步细分,数字产业化占比19.1%,产业数字化占比80.9%,前面曾提到过,这样的比例可能会从目前的2:8进一步向1:9甚至更高转变;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8.9%、21.0%、40.7%,比例大约为1:2:4,凸显了中国近几年数字化经济发展的迅猛,同时也说明其中还有很大的数字化空间。

目前中国的广东、江苏、山东等13个省市的GDP已经超过了一万亿,尤其北京和上海这两座超一线城市数字经济占GDP比例超过50%,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准,贵州、福建、重庆在数字经济的增速上处于领先地位。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加快数字化发展,通过数字新基建、产业链升级、科技创新、深入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多项举措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具体来说,首先是加快建设数字新基建,夯实双循环重要载体。从信息基础设施角度来看,我们要加快5G、“双千兆”光纤建设,统筹部署泛在感知,合理布局云计算、边缘计算等算力基础设施。在5G等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良好的情况下,还要布局融合基础设施,加快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推广工业互联网、VR/AR、智慧交通、电力物联网,升级智慧城市等。

然后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增强双循环发展动力。通过锻长板,补短板,构建确保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其次是强化科技创新,扎实双循环发展基础。中国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要素是人才。‍‍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推动科技创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实现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科技要素的自由流动。‍‍

我们还需要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例如一些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ICT)技术。ICT技术不仅能够对单体赋能,还可以形成群体作用,比如说5G、人工智能和AR/VR相结合,就能够形成更具颠覆性的技术能力。因此,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会对一个国家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接下来,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双循环的质量效益。我们不仅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还要鼓励企业在这个平台上发展。有一句俗话说,数字化实际上是有钱人的游戏,反过来讲,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将很难发展,但是他们可以在平台之上做一些相关的应用,对于企业成本控制的效益提升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我们还必须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因为数字经济依靠技术推动,会带来业态的变化,相关的生产关系和管理治理规则都要发生变化。建立适应数字经济特点的政策体系,包括强化技术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定统一数据标准、建设公共数据资源池、改善营商环境、加强信息技术和软件人才培育等多个方面。

数字经济的一个重点是数据,它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的发展、数据的保护是数字经济中的一个关键。数据治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0时代是人的数据,在这个阶段大家强调的是数据的保护;第二阶段是人机数据,人的数据和机器的数据相结合但个人身份的可识别性降低,这一阶段我们强调的是数据的流通、数据的交易,因为这些数据将对产业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三阶段是机器数据,未来万物互联的阶段,机器数据可能会成为最主要的数据类型。机器数据对于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需要加强国家与国家区域和区域之间的合作。。它的价值化仍需要我们探讨,但实现全球范围内数据的自由流通以及数据价值的最大化会成为数据治理的价值追求

这三个阶段是并列的,将会贯穿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全过程。

这就是我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展望的一些观点,感谢大家的聆听!

「93913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及回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