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头戴式虚拟现实(VR)显示器近来成为3C产品新宠,但医师提醒,这类显示器长时间“贴”在眼睛上,可能造成视网膜蓝光损害。近日,台湾媒体报道一名罹患高度近视的40岁男性上班族,连续5天、天天看VR影片2小时以上。后来有天早上起床突然眼冒金星,就医检查除了飞蚊症症状(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眼球水晶体后方的玻璃体竟已变混浊。 收治病患的亮晶晶眼科诊所院长梁中玲说,该名患者日前办手机门号,换购了一台VR显示器,因为对其功能相当新奇,每晚都会戴着观赏影片约2小时,但才不到一周,眼前就出现一堆黑点跑来跑去;原本近视800度的他已有轻微白内障,为推迟眼睛老化,平日相当注意饮食及作息,没想到却因为看VR而功亏一篑,伤到眼镜。
梁中玲指出,眼球玻璃体原本应该清澈透明,但蓝光长时间大量射入眼球,会引发光损害,有如“面粉撒在透明玻璃上”,看东西时会产生飞蚊症症状。所幸该患者的视网膜尚未出现破洞,经停止使用VR后,飞蚊症已经有所减缓。 头戴式虚拟现实(VR)显示器近来成为消费者热衷的科技产品,但医生提醒,这类头戴式显示器是将手机装入后长时间“贴”在眼睛上,有可能造成严重蓝光损害,不宜长时间佩戴。
【913VR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及回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