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手机业务,HTC很清楚要把未来押在VR虚拟现实产业上。
MWC2016展会上,HTC董事长王雪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手机和VR业务的比重”,王雪红当时的回答是“50%对50%”,由于HTC Vive的虚拟现实业务在两年时间里权重就已经和发展数10年的手机业务相提并论,外界普遍的解读是,HTC手机业务不行了,所以要转向VR领域。
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推论,但实际上不考虑手机业务的发展现状,HTC将未来赌在VR虚拟现实产业,这个推论也是成立的,答案很明确,虚拟现实已经越来越火了。
1100亿美元市场规模太有吸引力
市场分析机构和投行对于VR虚拟现实业务在未来的发展,普遍持乐观态度。
高盛的VR/AR报告中,最乐观的预期是截至2025年,单纯的VR硬件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美金,相比之下,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的市场规模分别只有630亿美金和990亿美金。
如果说高盛的预测更多的是针对未来,那么德意志银行(德银)则是更具体的预测了VR行业眼前的发展状况。
德银在今年的预测报告里,将VR行业的发展状况预测具体到了出货量,报告显示,2016年年底,Oculus销量将达到100万部,HTC Vive销量将达到100万部,索尼PS VR销量将达到250万部,而移动VR用户数量将达到1800万部。
市场分析机构在吹风,一大波厂商也先后布局。
据统计,高通、谷歌、索尼、Facebook、苹果、英特尔等都不同程度的参与到了VR虚拟现实产业中,并且有一个共性,就是靠收购参与到市场的竞争当中,而这也是短时间内进驻VR市场,抢占市场前景的快速解决方案。
相比竞争对手们的后知后觉,已经进入产品化和量产阶段的HTC Vive提前卡位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这也可以作为HTC布局VR虚拟现实市场的解读——不是手机业务不行才转战VR,而是VR市场的前景被广泛看好。
虚拟现实仍然是巨头的时代
虚拟现实领域的竞争,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残酷的洗牌游戏,一方面是,科技巨头们的收购和布局,另一方面是VR创业公司的大面积倒闭。
据了解,2014年国内市场大约有200多家VR初创企业,而到了2015年,整个市场只剩下60多家VR创业公司,淘汰率达到了70%,仍然处在萌芽阶段的虚拟现实产业,留给新晋的创业者想象空间巨大,但生存空间却被无限的压榨。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深圳华强北市场已经投入到了VR零售市场的竞争当中,尽管这被解读为紧跟着硅谷行业的发展方向,然而单台VR设备低至三、四美元的成交价格却让人对这个行业的残酷略见一二。
总的来说,VR领域仍然是巨头们的游戏,这一点从规模上就很容易判断高下,当初创硬件厂商们被拉到10美元以下的零售价格厮杀当中的时候,巨头们已经开始着手搭建虚拟现实生态业务。
今年4月底的HTC VR生态大会上,官方公布的软硬件和解决方案合作伙伴超过了20家,包括AMD、顺网、Unity、NVIDIA、移动、联通、电信、完美世界、育碧、爱奇艺和优酷等不同领域的厂商都被吸收到HTC Vive虚拟现实生态当中,此外,HTC还宣布斥资1亿美元,参与虚拟现实初创领域的项目孵化,而这也是HTC近年来为数不多的资本布局。
谷歌方面,尽管没有HTC这样大规模的推进生态圈战略,但是从I/O 2016开发者大会的情况来看,谷歌也已经透露出了统治移动VR生态的决心,关键点就是在Android操作系统当中,加入了对Daydream(白日梦)平台的支持,优化Android设备对VR的兼容,同时推出应用商店,率先布局VR内容的分发平台。
移动VR和PC VR谁也扳不倒谁
未来VR虚拟现实市场将会出现两个阵营,一个是以谷歌、苹果等厂商为代表的移动VR解决方案阵营,另一个则是以HTC为代表的PC VR解决方案阵营,这两个阵营将长期保持竞争趋势,并且双方都无法将对方彻底扳倒。
短期来看,移动VR的发展速度将远远超过PC VR,这一点在德银的报告中就已经提到,简单来说,2016年基于PC的VR厂商Oculus、Sony和HTC的出货量加起来也只有450万台,而移动VR则可以达到1800万台。
移动VR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并壮大,成本低是关键,即便是不考虑低至10美元以下的廉价设备,像Gear vr这样的品牌产品,也只有99美元的售价,远远低于平均售价在500美元以上的PC级VR设备。
除了价格,技术成本相对低也是移动VR的一大特色,这一点在谷歌CardBoard、传闻的优酷VR眼镜乃至华强北出品的设备上表现的也很明显。
对于移动VR厂商来说,技术成本低的优势就是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甚至是直接购买成熟的方案或者以收购、合作等形式推出,比如之前斧子科技发布游戏主机时推出的VR头盔,就是由大朋VR生产,并且提供技术支持。
移动VR市场的成熟速度虽然会远超PC VR,但却无法彻底碾压后者,是因为应用领域受限,这方面,除了多媒体娱乐,HTC Vive、Oculus这类PC VR还将可以应用到商业、军事、医疗、安保、建筑、交通等多个行业,to B的应用场景更为丰富,与此同时,PC级VR背靠PC产业也是关键,由于新产业的发展,带动了PC市场回暖,尤其是显卡相关的厂商受益最为明显。
拼不了价格那就拼量产
短时间内,VR设备的价格下不来,至少在PC级VR市场会长期如此,技术成本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以HTC Vive为例,单纯的从配置上来看,HTC Vive采用了两款1080p分辨率的AMOLED 菲涅尔镜片,同时内置一颗可以用来生成类似于热成像的前置摄像头,内置加速度计、陀螺仪和激光定位传感器,总数达到了32个,同时配套Lighthouse基站,头戴显示器上则加入了和基站交换信息的红外线滤光片。
具体的物料成本方面,高盛的VR报告中,详细的提供了主流PC级VR设备的物料清单(BOM)成本,其中Oculus Rift为500美元,HTC Vive为400美元,而索尼PlayStation VR的成本为350美元。
整体上来说,PC级的VR设备的成本和零售价格都普遍偏高,而除了价格,量产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方面则是提前布局VR市场的HTC长处,而这也是长期扎根于手机行业的优势之一。
今年初,Oculus率先开启预订,3月份开始发货,HTC Vive紧跟着在3月份开启预订,并于4月份开始发货,戏剧性的是Oculus先期预订并发货,最后却卡在了量产上,官方给出的消息是“意外的零件缺乏”,通俗的说就是备货不足,后发的HTC Vive 则是持续的在向用户发货。
同样的,由于和HTC一样,长期扎根于硬件制造行业,索尼在量产方面,基本上不会出现类似Oculus的问题,但对于索尼来说,10月份才开始发售PlayStation VR,却有点“起了个大早,干了个晚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