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评价华为推出的VR头盔?

🤖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华为在4月15日发布了旗下的第一款VR头盔产品,是一款手机盒子,对标三星Gear vr。虽然手机厂商做VR头盔在业内是早已预见的事情,但是华为这样体量的公司进入,还是格外引人关注的。

问题是,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呢?这款产品达到及格线了吗?

华为的这款手机盒子对标的是三星Gear vr,根据诺亦腾CTO戴若犁的观点,移动VR的及格线是Gear vr,那么华为达到这个及格线了吗?

从硬件方面来看,手机盒子的体验主要看头盔和插的手机。头盔方面华为和Gear vr的设计很像(当然,所有的手机盒子都差不多),输入方式也是触摸板;95度的视场角对比三星的96度差别不大;华为VR还支持0-700度的近视调节。整体来讲,在细致地对比之前,很难说谁家的头盔更好。

华为VR侧面的触摸板

更重要的影响在手机上,这方面华为和三星有着明显的差距。首先,华为的高端手机还在用1080p的屏幕,例如华为VR将要适配的Mate 8手机用的就是1080p的IPS屏幕。相比之下,Gear VR适配的三星旗舰机用的都是2K AMOLED屏。和IPS屏相比,AMOLED有着更高的响应速度,其低余晖的特性可以减少眩晕感。当然在分辨率上三星也是胜一筹。

屏幕之外,华为的自产芯片虽然近几年做得越来越好,但GPU一直是劣势所在,这同样会对VR体验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整体来说硬件上华为VR还没有达到三星的水准。

软件方面,Gear VR有Oculus的支持,与华为相比估计只是领先多少的问题。

总结起来结论是,按照戴若犁的标准,华为VR还没有“及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是一款有竞争力的产品。   

手机公司做移动VR的优势

之前国产的手机VR盒子做得不如三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是手机厂商,因而没办法对头盔适配的手机做深度优化。所以一些厂商会觉得无奈,比如国内VR创业公司Pico的CEO周宏伟就说:

我们做这种产品,最大的体验就是无能为力,如果要做得好?肯定要对手机的系统、软件,包括底层部分做一个修改,这部分的提升要靠深度的开发来做。

而华为就不会有这种无奈。仔细观察会发现,华为做的手机盒子不像暴风魔镜等厂商做的那样将某个尺寸范围的手机都适配进一款头盔里,而是针对一款手机设计一款专门的头盔。这种一机一头盔的做法可以改善移动VR的体验。实际上,国内技术领先的创业公司焰火工坊也采用了同样的做法来设计头盔。

为什么要为一款手机适配专门的头盔呢?在华为研究VR的张梦晗对我们表示:

首先是结构问题,机器的外型、尺寸,数据接口位置,屏幕大小千差万别,不做针对的设计很难保证体验的优秀;再次要保证充分的低时延要做到很多芯片级别的优化,很多极致的VR体验保障(4K视频硬解码/OLED/USB Audio 电话链路),都需要芯片级别的支持,这也决定了特定的机型才可以。

他继续解释了手机盒子的问题:

很多手机盒子做不了这样的事情,不见得是他们做不来,而是他们s的商业模式不能做这样的事情。而作为华为和三星这样的手机厂商,我们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

如果有技术能力但是没有手机终端作为基础平台,就只好做一体机。做一体机的好处其实是很多的,理论上要比手机能做到更好的体验。因为很多更好的器件和技术手机厂商无法为了VR而放到所有的手机上,这会推高手机自身的成本,用手机玩VR的毕竟是少数,这就是基于手机来做VR最大的限制。当然做一体机自然也有它的问题。

从产品上来说,相比创业公司,华为做VR手机盒子是有优势的。许多媒体体验华为VR后的评价是延迟确实低,就是专门适配与深度优化的带来的效果。当然,小米、魅族等其它国内手机厂商也具备同样的优势。

产品之外的品牌、资源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华为已经是手机年出货量破亿的厂商,特别是在高端市场也开始确立自己的地位,包括广受欢迎的Mate系列和P系列。

移动VR的碎片化未来

“移动VR的碎片化未来”是焰火工坊CEO娄池前不久一场演讲的标题,在他看来,移动VR未来一定是碎片化的。

手机厂商会基于他们各自的手机,提供不同软硬件的解决方案。VR厂商为了规避手机厂商,也会提出自己的一套软件解决方案,一体机也好,Gear VR类也好,两者不断交错融合。

几乎每一家做移动VR的厂商在产品发布后,都会公布一套开发者套件,华为也不例外,官方表示即将开放开发者联盟VR SDK,并且还在产品中内置了支付功能,前100家开发者1年内免平台分成。

这很容易理解,厂商都希望构建自己的内容生态,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入驻。但是,每家都推平台的话,对开发者来说可能会成为噩梦,他们需要在各个平台之中作出选择。

针对这个碎片化问题,张梦晗的观点是:

由市场来决定,不会有那么多的SDK和生态,开发者也受不了,会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一切从用户体验出发。

目前看来,移动VR领域最受欢迎的两个平台是Google的Cardboard和三星Gear VR。但这两者都没有入华,从而给国内公司留下了空间。Cardboard和Gear VR的角色,在国内分别由暴风魔镜和华为VR来担任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华为也表示在VR领域不会止步于此,未来还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格局是如此,而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应该是张梦晗所说的——一切从用户体验出发。这才是用户买不买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