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进入12月之后,我会陆续分享自己对于2019年XR行业发展的一些观点。继上周那篇《乱花渐欲迷人眼:2019年VR硬件回顾》之后,本周我想聊聊AR硬件。
AR元年就要到了?
先简单说一下大环境。2019年对于AR而言是非常热闹的一年,其中好消息与坏消息都不少。从2018年开始,我们陆续听到一批AR创业公司破产倒闭的消息,从ODG、Meta到Daqri,这些昔日的明星团队纷纷因为各种原因陆续退场。与此同时,不少AR创业公司在2019年都获得了数目不小的新一轮融资,其中不乏国内团队的身影(Nreal、惠牛科技、灵犀微光、亮风台、耐德佳等等),而Facebook、苹果、三星、高通、联想等科技大佬也纷纷透露了“AR眼镜已经在做了”的消息。经历了洗牌、调整的吐故纳新,一个欣欣向荣的AR/MR生态已渐露端倪,这种气势让我不由联想到了属于VR的2015年。
如果我们将VR/AR/MR等统称为XR的产业看作一个整体,那么2015、2016年可以算作是一个不错的起点,人们在关注VR元年的同时自然也会关注AR,而且大部分行业媒体也都是VR和AR一起进行新闻报道的。但如果将VR与AR(MR)严格区分开来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比如光学系统、内容及应用场景等等。虽然目前绝大部分行业从业者都会认为,VR/AR/MR最终会走到一起(这也是将其统称为XR的原因),但是这个时间点具体在哪里,我想现在谁也说不清楚。究其原因,我想还是源于两者在相关技术上存在的差异以及相互整合上存在的难度。
AR元年何时会到来?是不是要等到苹果或Facebook发布其第一代消费级AR眼镜的时候?别着急,让我们先静下心来,简单回顾一下2019年那些值得关注的AR硬件(头显),在本文的最后,我们将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一体机:属于HoloLens 2及To B应用的高光时刻
关于AR硬件,按照不同的维度会有不同的分类,比如常见的按光学进行分类(棱镜、自由曲面、光波导等等)。不过在这里,我们不妨采用最简单的分类方式,即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将AR硬件分为一体机和分体机。谈到一体机,那就不得不提到今年绝对的明星产品——HoloLens 2。
在今年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微软正式发布了其第二代混合现实头显Hololens 2。这款新品采用高通骁龙850处理器,在显示方面达到2K分辨率及52度FOV,拥有更精确的手势识别功能及更出色的佩戴舒适感(可调节头环+可上翻头显),在内容上支持虚幻4引擎,其北美地区售价为3500美元,其中国地区售价是27388元。
毫无疑问,Hololens 2代表了目前AR/MR设备的最高水平(价格也是最高的),而通过另外一些报道我们还了解到,Hololens 2不仅是一台AR硬件,更是一台头戴式AI硬件。在英国剑桥领导HoloLens科学团队的资深科学家Jamie Shotton表示,Hololens 2将拥有一种“自适应”能力,即通过测试用户手部、眼球等相关数据进一步优化用户使用体验,而使其具备这一能力的后台技术显然就是AI。
说到AR与AI的结合,我相信所有行业从业者都会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应当的选择,除了Hololens 2这种设备与用户结合的AI应用,近几年我们还看到很多“AR+AI”在商用、政府、军用领域的应用场景,比如0glass的电力巡检方案可以智能分析配电设施的良损状况、亮亮视野在移动警务中实现的智能人脸识别等等。可以说,AI的加持将为AR扩展更多的应用场景,这点无论是对于To B还是To C都很重要。
回到Hololens 2本身,关于这款新品,除了其优雅的设计及强大的性能,另一个赚足了我们眼球的就是微软与美国军方签订的天价合同。2018年11月,微软成功击败Magic Leap,拿下了美国陆军总金额高达4.8亿美元的合同,后者将采购10万台经过改良的Hololens 2。2019年,有外媒声称美军将继续增加10万台Hololens 2的采购量,由此产生的总订单金额将至少达到8.3亿美元(按照3500美元的单价计算)。
谈到微软与美军的天价合同,我不由想到之前在采访Infinity AR CEO Motti Kushnir时,他和我分享的一个观点。在他看来,一项技术的发展通常会经历4个阶段:起源于高校/实验室,首先应用在军方,然后发展到企业级市场,最后推广到消费级市场。前几年VR发展不顺利,其中一个原因就是Facebook试图将VR直接从实验室(第1阶段)跳到消费级市场(第4阶段),VR没有经历渐进的完善与迭代,消费者自然很难接受。相对来说,AR自诞生以来,已经在军方进行应用(空军飞行员及陆军人员的AR头盔),之后将进一步进入企业级市场及消费级市场。按照这个观点,再结合这次的军方合同,我们可以看出,目前AR依然处于从军方应用向企业级应用的过渡阶段,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To B市场及应用依然会是AR的主流。
从国内来看,多家国内AR硬件公司纷纷推出了针对不同行业需求的解决方案,除了前面提到的0glass与亮亮视野,影创科技在教育领域的深耕也让我颇为关注。9月26日,北京第十八中学、成都教科院附中、上海格致中学、青岛萃英中学基于影创科技打造的K12领域5G+MR全息课堂,进行了全国首场四地同步的中学物理公开课,我当时有幸到现场进行了观摩。借助混合现实技术及5G网络,四地的同学佩戴AR头显,以一种非常生动的方式学习到了电磁原理,而且还在一堂课中同时听取了四位名师的讲解。值得注意的是,整堂课程进行得异常顺利,中间并没有出现因为技术导致的任何停顿,这让所有在场的学生、老师、家长以及像我这样的媒体人都产生了一种“未来已至”的奇妙感觉。
整体而言,在AR一体机这个品类上,所有“依然健在”的AR硬件公司都选择了服务企业级市场,这无疑是完全正确的选择。只不过,由于To B业务往往带有明显的“项目”属性,因此各家推出的硬件产品也就更多的属于其行业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扮演了一个定制化服务的角色,这也使得最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只有HoloLens 2这款大厂之作了。在产品形态上,我或多或少可以从各家的AR一体机上看到Google Glass或HoloLens的影子,而真正带给我惊喜的原创设计,则发生在AR分体机这个细分品类。
分体机:迈向消费级市场的星辰大海
谈到分体机,熟悉AR硬件的朋友或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另一款明星产品Magic Leap One。不过这款明星产品自去年发售之后的实际销量远远不及预期:上市 6个月后Magic Leap One只卖出了6000台,而此前经过调整的还算比较保守的目标则是10 万台。再根据我们今年看到的有关Magic Leap的一系列负面新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我个人已经对其不抱期望。说到底,一家公司无论融资到底有多少,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而不是大鲸鱼),而Magic Leap One带给我们的实际体验则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
就在我们感叹Magic Leap“不争气”的同时,一家由Magic Leap前工程师创建的创业公司的产品却在整个2019年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清新空气,这就是Nreal。从CES到MWC,从GDC到AWE,Nreal发布的采用类似太阳镜外观设计的AR眼镜Nreal Light获得了一致的赞誉。虽然这款新品目前刚刚发售其开发者版本,但它让我似乎看到了一丝AR消费级市场的曙光。
作为国内首批面向消费级市场的AR/MR眼镜产品之一,Nreal Light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其时尚的外观及轻薄的机身(我个人非常喜欢红色的版本),其机身重量为88g,单眼分辨率达到1080P,FOV达到52度,结合SLAM算法,Nreal Light能够为用户提供虚实结合的沉浸体验。在产品结构上,Nreal Light通过USB Type-C数据线与相互适配的智能手机连接,智能手机提供算力与电源,并作为3DoF控制器进行用户交互,而Nreal Light则更多扮演显示输出的角色,由此带给用户更舒适的佩戴体验和更长久的佩戴时间。在价格方面,相对于HoloLens 2,Nreal Light的价格相当亲民:在北美地区其消费者版的售价为499美元、开发者套件的售价为1199美元,在中国地区其开发者套件售价为9699元。
继Nreal Light之后,0glass、太平洋科技等知名AR硬件厂商也纷纷发布了采用此类产品设计的全新AR眼镜,其中0glass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分别推出了消费级AR智能眼镜RealX、企业版AR眼镜Danny 2(两者在产品设计上略有不同)以及开发者平台;而太平洋推出的第二代am glass则主要面向景区及主题乐园的应用场景。
相对而言,这些AR眼镜新品在造型上已经非常接近我们日常使用的眼镜,并且在重量、舒适性、显示性能等方面均已实现大幅提升。虽然我们看到这些新品在大众消费市场真正出现可能还需要等到明年,但是在5G正式商用的大背景下,AR消费级市场的可能性已经逐渐浮现,而其中不少还存在于一些To B To C的应用场景之中。比如在景区和主题乐园,消费者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得AR眼镜,在游览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沉浸性体验,这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一种体验升级,消费者与景区经营者获得了双赢的结果,另一方面对于AR在大众消费市场的普及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更多的消费者想要随时获得更好玩的体验,更多的开发者则去寻找适合的场景去创造这些体验。最终的结果自然就是AR消费级市场的爆发。
其实,对于未来5G环境下XR的商业潜力,很多科技巨头都很关注,比如之前频频动作的谷歌和Facebook,当然也包括真正的消费电子巨头苹果和三星。
未来:苹果的保守与创业团队的机遇
进入2019年第四季度,我们终于等到了苹果在XR产品方面的最新消息:在苹果内部的一场会议上,负责AR/VR项目的苹果副总裁迈克·罗克韦尔(Mike Rockwell)分享了苹果AR眼镜的设计理念以及项目进展,其中一款产品将同时具备VR与AR功能,在设计上与Oculus Quest类似(一体机),而另一款产品则趋向于眼镜设计,两者的计划发布时间则分别是2022年和2023年。同样是在第四季度,三星发布了一项AR智能眼镜设计专利,并将在这一领域与Facebook合作,为其即将推出的AR眼镜提供芯片。
为什么大佬们会纷纷布局AR?在这里我想引用0glass CEO苏波的部分观点:“种种迹象表明,2020年智能手机的技术及应用将达到顶峰,与此同时,很多问题也会愈发暴露出来,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手机不断增长的算力与小屏幕之间的矛盾。目前高通855芯片的算力已经达到了某些笔记本电脑的水平,但手机屏幕最大只能做到7寸,现有的屏幕发挥不出芯片的全部性能,而一些厂商推出的折叠屏手机也只是一种过渡形态,而且当屏幕做大之后,相关的操作系统也需要重新设计和开发,比如今年苹果就针对iPad开发了iPadOS。这样演进的最终结果就是AR眼镜将逐渐成为第三代通用计算平台,它可以解决手机屏幕的瓶颈,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体验,同时它可以通过连接数据线的方式使用手机的算力,未来还可以使用云端的算力,从而使产品更轻便易用。”
为了在下一个十年不再落伍(Facebook已经吃够了在智能手机时代落后的亏),各家科技巨头从几年前开始纷纷布局XR。而相对来说,虽然之前在相关专利及ARKit开发工具方面动作频频,但在最核心的终端硬件上,苹果的动作可谓最保守。至于为什么如此保守,我想最简单的答案就是“输不起”,这就是所谓的“创新者的窘境”:成熟的大公司不会主动选择破坏性创新,而是面对主流市场进行不断的延续性创新。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小公司或创业团队反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正如现在Nreal、0glass、太平洋科技在AR消费级市场的尝试。
我个人认为,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To B市场及应用依然会是AR的主流(这点前面已经提过),而最早购买并使用AR眼镜的消费者依然会是一些极客用户,只不过这次出现的这一批AR眼镜更酷更具潮流感,大众消费者接受它们的速度或许比我们想象得更快,毕竟在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更酷本身就代表了一定的消费需求。
除了自己的看法,我还征询了两位行业资深人士的观点,在这里一并分享。影创科技CEO孙立表示:“2019年是AR认知度大幅提升的一年,许多手机厂商对AR概念的‘一哄而上’,让更多大众消费者了解到这个词汇。不过,比尔·盖茨说过,人们总是高估了新技术两三年内的发展,而低估了新技术未来十年的发展。正如几年前的VR一样,AR目前走到了一个略微被高估的时间点。实际上,AR的需求一直在稳固增长,增速也不错,但并不会在一夜之间爆发,而AR公司的技术积累更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因为有太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果要把AR作为整机来投入C端市场,那么时间则需要更久,现在的FOV、算力、续航、交互以及内容都非常欠缺,因此我们对2020年AR在C端的发展持谨慎态度。即便是要做手机的附属配件,价格、良品率、渠道这些因素都很关键,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准备,和中国移动联合发布了分体式设备。回顾2019年,在教育领域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也发布了新产品并批量出货成熟产品,已经取得了数亿的销售额和不错的利润;对于2020年,我们相信,工业、军事、教育等领域将会有持续的高速增长。”
对于2020年AR的发展趋势,0glass CEO苏波表示:“2020年对于AR眼镜也是一个分水岭,它既会是AR眼镜在B端爆发的元年,同时也会是AR眼镜在C端开启的元年。AR眼镜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消费品,我们需要翻越四座大山。第一是网络基础设施,这座大山随着5G的正式商用我们即将登顶;第二是轻量化,2020年我们有望看到50克配重、价格在2000元以内、作为手机配件的AR眼镜发布并量产;第三是AR操作系统,每一代计算平台都有自己独立的操作系统,AR眼镜也不例外,这座大山我们才刚刚走到山脚下;第四是AR交互技术革命,未来脑波交互一定是AR的主流交互技术,这座大山我们才刚刚起步。”
说到这里,或许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能够回答前面“AR元年何时会到来”问题的答案。伴随着功能更强大的专业级AR硬件(如HoloLens 2)以及更轻便舒适的消费级AR硬件(如Nreal light)的出现及迭代,在2020年我们有望看到AR在To B及To C两个市场的快速发展,而AR硬件的普及或许会更快于VR,我想业内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样的观点。
不过,先别着急,在本文的最后,我特别想引用今年年初一位硅谷大神所说的一部分观点,他就是世界第一款网络浏览器“网景”的发明人马克·安德森,其创办的硅谷著名风投机构 A16Z曾投资了Facebook、Groupon、Skype、Twitter、Zynga 和 Foursquare 等多家知名科技公司。
2019年初,马克·安德森曾表示,以VR/AR为代表的头显设备将会慢慢取代人们现有的需求,AR在工作和家庭中会有很多潜在的应用,但VR可能要比AR大1000倍(应用场景),对于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来说,在虚拟世界中创建新的环境,会比在现实世界叠加虚拟环境更有趣。
我引用这部分观点的本意,并不在于判断AR与VR孰优孰劣或哪个更有前景。我想要表达的是,在技术浪潮的来临为我们创造出的巨大可能性之中,我们不妨更大胆一些,跳出平时思维的框架,去探索技术与艺术的更广阔的边界。确定的未来谁也无法说清,但关于未来的可能性却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把握的,在关于未来的星辰大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征途,实在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未来已来,我们不仅要满怀期待,更应该参与其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93913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及回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