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普及的价格提供沉浸式VR体验:专访凌宇智控CEO张道宁

🤖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初次接触凌宇智控,还是在去年8月31日他们的产品体验会上。当时我试用了凌宇智控基于其自研的空间定位技术——PolarTraq推出的VR/AR交互产品的原型机Cobb。由1个定位基站、1个头盔定位器和2个手柄组成的Cobb可以让用户用手机加上简单的VR盒子就可以玩到Steam上的VR游戏,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一款很神奇的产品。前不久我听说Cobb的消费者版本已经完成了量产,并正式更名为NOLO,即将对消费者发货,且会在即将到来的CES Asia展会上亮相,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款产品的最新情况,我采访了凌宇智控的CEO张道宁。
自研的定位技术及产品
凌宇智控是一家标准的90后创业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同年年底团队研发出 PolarTraq空间定位技术。进入2016年,团队曾用4个月时间进行小型自拍无人机方面的尝试,之后转型VR业务,聚焦移动VR交互领域的业务。
关于NOLO,张道宁告诉我,2016年8月31日团队公布了NOLO的原型机,并在同年10月把第一个版本NOLO DK1发布给合作伙伴。2017年1月,NOLO DK2亮相美国CES,得到了VR业界众多知名公司的关注。1月底NOLO在全球知名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发起众筹,,最终完成目标金额超过400%,众筹总金额超过23万美元,并获得了近1700名支持者支持的不俗成绩。此次NOLO的消费者版已完成量产,即将面向消费者发售,同时该版本也会在本周的CES Asia展会上提供展示。
优秀的沉浸式体验来自高鲁棒性的定位
在了解产品的具体特点之前,我先请张道宁说说自己对于VR相关定位技术的看法。他对我说,当VR产品的形态还是用户在头上顶一个较大的头显的时候,使用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如果接受这种使用方式,原因一定是在带上之后能够获得足够强的、摘下头显得不到的沉浸式体验感。“比如说我能够玩到 HTC Vive 上面的一些高品质游戏,这可能是让我戴上头显的动力。同时,经过我们的观察,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在沉浸式交互中,头部的定位只是一个保持沉浸感不丢失的必要条件,而手部的交互才是沉浸式体验感的真正来源,这在技术上是依靠对双手的高鲁棒性和高精度的定位来实现的。所谓鲁棒性指的就是稳定性可靠性,举一个例子来说,我在VR世界里想要伸手抓一个杯子,可以符合直觉的下意识伸手过去并稳稳抓住,或者我拉弓射箭、扣动扳机开枪时候的震动反馈,这才是一切沉浸式体验感的主要来源。”
张道宁认为,在目前流行的两种定位方式Outside-in和Inside-out之中,类似 HTC Vive采取的Outside-in定位往往可以带来一个高鲁棒性的头部和双手的定位效果,进而带给用户更好的沉浸式体验。而Inside-out相对于Outside-in的优势从目前看只有一个,那就是省去了外置定位器,这在易用性和便携性上有一个巨大的提升,但是其定位效果不论是从精度还是鲁棒性上来说则是远远落后于Outside-in。“在我看来,一些一体机的Inside-out定位暂时还没办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价格差不多到了低端PCVR的价格,这些产品很可能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会买账。目前多家科技公司在做这方面的研发,更多的属于一种技术探索,离真正的产品化还有很大距离。”
张道宁进一步指出,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有动力戴上VR头盔,至少要达到类似于HTC Vive的交互才算是及格的体验。“我玩《水果忍者》要能准确的切到水果,我玩《The Lab》要能精准的拉弓射箭,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体验。一款产品想要真正成为生产力工具,首先要具备绝对的鲁棒性,比如键盘和鼠标,而在这方面,现在的Inside-out非常不占优势。那么既然我们承认VR设备还是目前的水平,想要提供及格的沉浸式体验至少还是需要一个头显和两个手柄,这样看来Outside-in只不过就比Inside-out多出一个基站而已,如此两者的区别就不是很大了。”
基于这个判断,团队认为NOLO所承载的使命就是,在最大化Outside-in的优点的同时,将Outside-in对便携易用性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希望通过我们产品的高性价比将Outside-in定位应用在最多的VR设备上,帮助用户获得足够的沉浸式体验。很多人说现在VR设备太贵,想要体验一下只能去线下体验店,而我们想做的就是让所有人用一个手机和低廉的价格就可以获得沉浸式VR体验,这样就极大降低了VR的使用门槛。”
性价比极高的VR定位系统
聊完了对于技术趋势的看法,我也请张道宁介绍一下NOLO所具有的几大优势。
首先,NOLO对于VR用户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通过手机玩Steam上的VR游戏,而且对于PC的配置要求很低。“一般来说,如果你使用 Oculus Rift 或者 HTC Vive,你至少需要GTX970的显卡才能玩VR游戏,但是现在你通过NOLO只需要GTX640的显卡就可以在手机上玩VR游戏了。这就意味着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他们可以在不更换电脑的前提下就可以玩到Steam上的游戏了。当然,这只是NOLO的一种玩法,它还可以应用在PCVR头显和VR一体机上,甚至是应用在游戏主机和AR眼镜上,在这方面我们也在推进和一些厂商的合作。我们对于NOLO的愿景是把移动VR做好,让Cardbaord、Gear VR包括Daydream的用户都可以玩到PCVR的应用。”
其次,NOLO在价格和适应性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之前NOLO在众筹时的价格是99美元,而其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也应该不会过高。同时,NOLO几乎适配目前所有的智能手机,无论是三星的旗舰手机还是小米等国产手机都可以很方便的使用。
第三,NOLO的便携性和易用性也很高。张道宁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国参加CES的时候,他手上拿着接了定位器的Gear VR,然后兜里揣了手柄和定位基站,直接拿给记者就可以进行测试了,其便携性的优势不言而喻。在易用性上,NOLO对于光线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可以在室外哪怕正午的阳光下使用,而双目摄像头方案在比较亮的光线条件下会因摄像头过曝光而无法工作,或受光线干扰而难以精确追踪光斑位置使得定位精度大幅度降低。此外,NOLO的最大定位范围能够达到5.3米,而双目摄像头方案的正常工作范围仅在2米左右,而NOLO100度的FOV和定位基站的长待机时间也在同类产品中具备很大的优势。
在产品的推广方面,张道宁表示,目前NOLO的用户还是以极客为主,VR在大众群体的认知度还是偏低。“其实消费者并不需要了解太多关于VR的知识,你只需要简单告诉大家,他们需要花多少钱,然后可以做什么事情,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才是最重要的。目前一些行业大佬在进行教育市场的工作,而我们也希望通过一个让大众能够接受的价格来推动VR市场的发展。”
推动VR进入每个人的生活
目前NOLO已经完成量产,当我问到其具体的发售时间,张道宁说:“我们计划在6月初为国内用户提供预售通道,大概在6月底我们就可以直接发货了。同时,我们在海外的发售也会同步进行,这回我们决定首先对中国用户友好,因此中国市场的价格会比美国更有优势。在内容方面,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说要建立自己的内容生态,但是我们会给每一个购买NOLO的用户更多的选择,他们不仅可以玩到Steam上面的PCVR游戏,也可以玩到支持我们设备的移动VR游戏。我们目前也在和一些CP团队进行合作,我们希望帮助他们开发具有更好体验的移动VR游戏。将来不管你是在Gear VR还是小米VR的应用商店,只要你看到游戏介绍的右上角有一个桔色手柄的小标志,这就意味着你可以通过NOLO来玩这些具有六自由度的头部与双手定位的移动VR游戏。”
我的最后一个问题依然是关于公司愿景的。张道宁表示,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他希望公司具备自身的核心技术,并将核心技术转化为产品。“在VR领域,我们希望VR能够真正普及起来,真正进入每个人的生活,同时我们也正在把我们的技术应用在AR和其他智能硬件领域。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核心技术真正造福消费者,从而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在张道宁和团队其他成员身上,我看到了属于年轻人的阳光和自信,希望这家年轻的科技公司能够在未来不断为我们创造惊喜与不同的产品,进而带给消费者更加美好的体验。

【913VR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及回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