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虚拟现实作为近两年最火的风口,一大波企业都在纷纷布局VR领域。从概念到落地,这个有关现实的一场“大骗局”,相信大家经常会在朋友圈里看到。而从Oculus到暴风魔镜,无不宣示着VR元年真的来了。
然而VR究竟是个啥?戴个全封闭的眼罩,里面有屏幕可以看3D视频就是VR了么?把五年前就有的左右格式3D视频搬到眼罩上打VR概念的厂商让许多对技术认知有所追求的人士反感,所以VR究竟是什么呢?

VR所做的无非就是三点:首先、它切断和剥夺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视觉信号输入;再用虚拟影像信号占据我们的全部视觉输入;最后通过我们人类与影像的交互,达到欺骗大脑对视觉信号判定的效果。
其实视觉剥夺并不难,把眼睛一蒙就行了。真正困难的在于用足以欺骗大脑的影像替代原有的视觉输入,使人产生所谓的“沉浸感”,这也就是VR的本质——欺骗大脑的“骗局”。
VR越火,入局者就越多,在产业早期总会充斥着良莠不齐。且不论目前的技术、硬件、内容发展到了哪一个阶段,但就论目前VR的现状,它究竟为何受到投资者热捧,又是否是消费者所期待的呢?
目前使用最多的VR设备,大概就是如同头盔一般的VR盒子,号称为使用者带来沉浸式、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但就目前的环境来看,出门在外的情况下,你几乎不可能使用这一设备。便携性不够,即使勉强携带,在公共场所使用又透着一股莫名的尴尬。
在硬件上,国内的VR市场更是乱得一塌糊涂。泛滥的VR手机盒子,以其低技术,成本低廉,简单的装上塑料双面凸视镜,再摆上自己的手机下个分屏软件,就敢说把智能手机变成了VR观看器,直接看3D效果的影片,低质量的体验让消费行为难以持续。对于一个硬件平台来说,内容有多重要自不必多说,游戏和视频更是目前VR最重要的两块内容,但可惜的是,目前这些提升体验的内容,堪称一片空白——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用2D和3D视频转制的,观赏性之差,到了让人尴尬的地步。

由于硬件和内容尚未到达成熟期,而又有大量的资本涌入这个看似火爆的概念想要赚上一笔,他们急于将并不完善的产品推出,抢占市场,却忽略了消费者的体验感,最终让VR成为不少人口中所诟病的“骗局”。
实际上,VR技术做为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的模拟环境,是最典型的复合性技术,要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需要诸如高性能计算技术、传感器、图像处理、微电子,光学,嵌入式系统等等技术的全面融合与配合,甚至和心理学技术都有很大的关联。显然,VR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欺骗大脑的“骗局”。
即将迎来的2017CITE全球VR/AR开发者应用分享峰会,除了将总结VR过去一年来的困境,以及VR人遇到的问题,我们还将邀请产学研各界的权威专家来到现场,对外界质疑VR的声音进行有力反驳,揭开VR的真实面貌,共同推动VR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说到底,市面上之所以出现质疑VR的声音,正是因为对于这一概念的了解还不够,而目前,全国各大院校并未开设VR专业,相关课程也少之又少。然而在峰会现场,中国第一所VR专业学校将要揭牌成立,这意味着对于VR这项复合性技术的人才培养将会更进一步,对于这个概念的误解也将逐渐消除。
如果您也听过VR,但却对这个概念感到难以捉摸,不妨来到峰会现场听听专家们怎么说,看看尖端的VR产品究竟好在哪儿,了解VR+的进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VR这个“骗局”将成为改变人类认知与交互甚至是生活方式的又一场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