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Meta与知名咨询公司博思艾伦咨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共同宣布,正式开启在太空中部署Meta开源人工智能模型 “大语言模型(Llama)” 的宏大计划。这一创举将为太空探索与科学研究带来全新的变革与无限可能。
国际空间站国家实验室作为人类在低地球轨道上的重要科研据点,将迎来一位强大的 “智能助手”。宇航员们今后将借助经过精心 “微调” 的Llama 3.2版本,深入开展各类复杂且意义重大的科学研究。这一技术组合堪称强强联合,Meta Llama 3.2模型作为核心,由惠普企业(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功能强大的星载计算机2号(Spaceborne Computer – 2)提供稳定可靠的运算支持,同时搭配英伟达先进的图形处理单元(GPU),为模型的高效运行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合作推出的项目被命名为 “太空大语言模型(Space Llama)”。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称,此次部署并非偶然,而是基于该公司去年8月在国际空间站的相关开创性举措。当时,他们成功在太空中部署了已知的首个大型语言模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到一年后,团队进一步升级技术,融入Meta “微调” 的Llama 3.2,构建出如今更为强大的 “太空大语言模型” 体系。
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太空大语言模型(Space Llama)” 有着诸多重要目标。在太空复杂且特殊的环境中,信号时常受阻、中断,带宽也极为有限。而该项目旨在通过创新技术手段,降低太空科研成本,减少对大量计算能力的需求。当空间站面临维护问题或突发 “舱内异常情况” 时,宇航员们无需完全依赖地球的互联网连接以及地面指令,能够借助Space Llama 在站内快速进行问题分析与处理,大大提升应对效率。
根据发布的新闻稿内容,“太空大语言模型(Space Llama)” 还将助力宇航员实现工作流程的优化与革新。以往,空间站内存在大量纸质文件,查找与使用极为不便。而有了 Space Llama,宇航员可以将这些纸质文件电子化,通过智能模型快速检索与调用所需信息。同时,在执行各类任务时,对地面指令的依赖程度也将大幅降低,宇航员能够凭借自身操作结合模型辅助,更加自主灵活地开展工作,极大提升了太空作业的自主性与便捷性。
Meta副总裁兼生成式人工智能负责人Ahmad Al – Dahle表示:“我们坚信,像Llama这样的开源人工智能模型,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与研究进程中,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将赋能宇航员开展更高层次、更具挑战性的实验,助力解决那些复杂棘手的科学难题,推动太空领域以全新的方式实现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