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算力已成为推动这一领域进步的核心要素。近期,深圳与国家层面分别在算力支持与基建推进方面迈出重要步伐,为AI产业的腾飞注入强劲动力。
3月29日,深圳发放了首批总额近2亿元的“训力券”,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润泽了近40家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训力券”本质上是一种算力购买补贴,其发放旨在降低企业的算力使用成本,让企业能够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与创新突破中。
根据《2025年度深圳市训力券申请指南》,深圳市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创主体发放 “训力券”,用于租用智能算力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推理。若企业等需求方年租用智能算力开展AI大模型训练、推理费用达到50万元(含)以上,训力券单次可抵扣不超过服务合同金额的 50%,且同一需求方每一年度累计申请的训力券额度最高可达1000 万元。元戎启行、逐际动力、云天励飞等企业均在首批受益名单之中,接过了象征“训力券”的纸牌,获得相应额度。
元戎启行副总裁唐瑶向南都记者表示,训力券的发放切实减轻了企业在算力方面的成本压力,使得企业能将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研发等关键环节。云天励飞副总裁陈腾宇也指出,深圳此次推出 “训力券” 的力度之大,在全国范围内都较为罕见,这充分彰显了深圳对高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大力扶持。深圳鲲云科技工作人员杨顺发感慨道:“训力券能帮助企业缓解研发投入的压力。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开发场景、优化算法,或者做其他技术的升级。作为首批获得训力券的企业,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有动力。”
训力券并非深圳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唯一举措。今年2月,在“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 新闻发布会上提及,深圳市今年将多渠道募集45亿元资金,专项用于训力券、模型券、语料券、场景补贴、科技研发等。按照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的《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对科技重大专项和人工智能 “揭榜挂帅” 项目,给予最高3000万元资助;每年发放5000万元“语料券”,促进语料开放共享和交易;每年发放1亿元“模型券”,降低模型应用成本;每年投入最高1亿元,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科学研究等重点领域,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