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导读
●华为发布智能眼镜 2 钛空圆框光学镜,引领智能穿戴新风尚
●中国移动发布移动爱家AI眼镜,深度融入大模型实现多场景体验升级
●影目科技与中国移动达成深度生态合作,引领智能眼镜新潮流
●李未可科技携手中国移动 推出定制化AI智能音频眼镜G1000
●联想创新科技大会将至,AI眼镜成热门猜测
●云天励飞在消博会展示智能AI音频眼镜
●工信部公开征集AI行业标准,聚焦数据安全与伦理问题
●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以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
●杭州设立千亿AI产业基金,智谱AI启动上市辅导
●“百镜大战” 元年:AI眼镜行业竞争激烈,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华为在鸿蒙智家及智能眼镜新品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智能眼镜2系列的全新款式——钛空圆框光学镜,售价2299元。这款新品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强大的功能,一经发布便迅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成为智能穿戴领域的焦点。
在外观设计上,钛空圆框光学镜采用了圆形钛金属镜框,搭配极具辨识度的黑银色渐变镜腿,时尚属性拉满。值得一提的是,新品融入了全新的“鸢尾” 雕花设计,从细节处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精致程度,彰显用户的优雅格调。鸢尾花代表着高贵、优雅,常被用于高级珠宝饰品以及古典风格的用品之中。华为通过33道工序千锤百炼,对每一处“鸢尾”雕花都历经900秒精雕细琢,再辅以手工抛光与表面处理,最终成就了奢享级品质。
中国移动发布移动爱家AI眼镜,深度融入大模型实现多场景体验升级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正式发布了全新产品——“移动爱家AI眼镜”。这款创新产品深度融合大模型技术,致力于为用户带来适老化关怀、辅助教育、办公协作、文旅等四大场景的体验升级,引发了广泛关注。
移动爱家AI眼镜集成了先进的技术特性,堪称功能强大的智能穿戴设备。在音质表现上,它采用双麦ENC通话降噪技术,历经数千次的精细音频调试,具备高达18dB的环境噪声抑制能力。这意味着,即便用户身处地铁等嘈杂环境,通话时对方也能清晰听到其声音。在隐私保护方面,该眼镜运用先进的 “1米隐身算法”,有效解决了漏音问题,让用户毫无后顾之忧。同时,眼镜还预置了上千个景点、博物内容以及千万级音乐资源,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视听享受。
四川影目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正式达成深度生态合作,影目科技成功成为中国移动在智能眼镜领域的首个终端合作伙伴。这一强强联合的举措,不仅为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拓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预示着智能眼镜行业即将迎来一场全新变革。
而此次合作中,最受瞩目的当属影目科技的旗舰产品——全球首款一体式1080P全智能眼镜INMO AIR3。这款智能眼镜已于4月正式发售,一经推出便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和行业人士的目光。它在技术层面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在全球范围内独家实现了阵列光波导技术的规模化量产,这一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得眼镜在显示效果、佩戴舒适度以及产品稳定性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同时,INMO AIR3在AI语义交互、空间计算和多屏协同等软硬件技术方面也实现了飞跃,为智能眼镜消费市场树立了全新的标杆。
李未可科技携手中国移动 推出定制化AI智能音频眼镜G1000
李未可科技与中国移动正式达成战略合作,重磅推出全球首款与中国移动深度战略合作的定制化AI智能音频眼镜G1000。李未可科技也借此成为AI智能眼镜行业首批与中国移动达成深度合作的企业。
李未可科技联合中国移动推出的AI智能音频眼镜G1000,定制化搭载了中国移动灵犀智能体,围绕AI随时译、AI随身记、AI随心听及AI随地游四大核心功能,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商务、旅游及日常各场景的全方位AI服务。
联想正式官宣,2025联想创新科技大会(Tech World)将于5月7日在上海世博中心盛大开幕。此次大会以“SmarterAIfor all让AI成为创新生产力”为主题,将围绕混合式AI,全方位展示从终端到云端、从个人到企业的一系列创新技术与全新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联想集团副总裁王传东在预告视频中透露,此次大会虽无科技大咖站台,却会有神秘的“TA 们”重磅亮相,引发众人猜测。
回顾往届联想创新科技大会,基本都是科技界大佬云集。比如在2024年4月于上海举办的 Tech World,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AMD董事会主席兼CEO苏姿丰、高通总裁兼CEO克里斯蒂亚诺・安蒙等行业巨头纷纷现身。而今年联想仅凭神秘的“TA 们” 便有底气不邀请大咖,这无疑让“TA 们”的身份更加扑朔迷离。众多猜测中,AI眼镜成为热门选项。从开年的CES 2025到MWC 2025,AI眼镜持续成为焦点,市场热度居高不下。联想作为科技领域的深耕者,自然不会对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视而不见。
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再次成为焦点。其中,云天励飞首次展示了与岍丞技术联合打造的智能AI音频眼镜,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款智能AI音频眼镜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功能,展现了人工智能与可穿戴设备深度融合的魅力,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智能生活体验。
从技术层面来看,该产品采用了前沿的大模型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眼镜具备了强大的智能交互能力。其支持的实时问答功能,能够像一位随时在线的智能助手,迅速解答用户提出的各类问题,无论是生活常识、科学知识,还是工作中的专业问题,都能给出准确且详细的回答。例如,用户在外出旅行时,突然想了解当地某个景点的历史背景,只需通过语音指令询问眼镜,就能在瞬间获得相关信息。而 AI翻译功能更是为跨国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商务洽谈、出国旅行还是日常与外国友人交流,它都能实现多种语言之间的即时翻译,打破语言障碍。比如,在一场国际商务会议中,佩戴这款眼镜的参会者可以实时理解不同语言的发言内容,确保交流顺畅无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消息称,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经广泛调研,形成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5年标准制定指南》,并计划组织制定一批人工智能关键亟需标准,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人工智能相关标准立项建议,此次征集重点聚焦数据安全与伦理问题。
此次公开征集的人工智能标准立项建议,将围绕指南提出的基础共性、关键基础技术、产品服务、赋能应用、安全治理等五个方向推进,且重点考虑2025年拟制定标准。在安全治理方向中,数据安全与伦理问题成为核心关注点。在数据安全方面,或将涉及数据收集、存储、使用、传输、销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规范,比如明确数据收集的最小必要原则,规定数据存储的加密要求,规范数据使用中的授权机制等,以此保障数据在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中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在伦理问题上,可能涵盖算法设计应遵循的公平、公正、透明原则,以及对人工智能系统决策过程可解释性的要求,避免因算法歧视等伦理问题导致社会不良影响。
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以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
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面支撑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智能化,以人工智能服务教育变革,这一举措在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
《意见》着重指出,要推动学科专业数字化升级和科研范式变革。面对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浪潮,高等教育需优化自身学科专业设置,具有前瞻性地布局数字领域的学科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一体化推进。在职业教育方面,需依据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转型的实际需求,动态调整专业,深度赋能产教融合,为“一体两翼”建设及高技能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科研范式变革,提升科研组织效率,加速成果转化,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助力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建设。
杭州市在人工智能领域又有重大动作,拟投向人工智能的产业基金规模超千亿,这一举措为当地AI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此同时,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谱AI”)也于4月14日正式向中国证监会北京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成为国内“大模型六小虎”中首家启动IPO的企业,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根据《杭州市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征求意见稿)》,杭州将加强产业基金支持,通过引导“3+N”杭州产业基金群,撬动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使投向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的产业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同时,组建润苗直投基金,着重支持具备硬科技属性的本地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进一步完善 “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的机制。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促进杭州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AI芯片与大模型等关键领域。
“百镜大战” 元年:AI眼镜行业竞争激烈,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2025年,被业界称为 “百镜大战” 元年,AI眼镜领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各大品牌纷纷发力,密集推出智能眼镜产品,一时间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从国内的华为、百度,到国外的Meta等科技巨头,均在这场智能眼镜的角逐中积极布局,试图抢占市场先机。
Omdia高级分析师林麟在近期的行业研讨会上指出,在当前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未来只有少数品牌能够在市场中存活下来。而决定品牌成败的关键因素,主要集中在硬件创新、软件优化以及生态构建这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