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镜大战” 元年:AI眼镜行业竞争激烈,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2025年,被业界称为 “百镜大战” 元年,AI眼镜领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各大品牌纷纷发力,密集推出智能眼镜产品,一时间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从国内的华为、百度,到国外的Meta等科技巨头,均在这场智能眼镜的角逐中积极布局,试图抢占市场先机。​

Omdia高级分析师林麟在近期的行业研讨会上指出,在当前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未来只有少数品牌能够在市场中存活下来。而决定品牌成败的关键因素,主要集中在硬件创新、软件优化以及生态构建这三个方面。​

硬件创新方面,重量成为了一道重要门槛。研究显示,超过50克的智能眼镜在市场上存活的可能性较低,甚至45克以上的产品也面临一定市场风险。因此,轻量化设计成为了各大品牌竞争的焦点之一。例如,Meta与雷朋合作推出的眼镜产品,通过大胆砍掉尚未完全成熟的显示模块,成功将重量控制在45克以内,不仅提升了佩戴的舒适度,还在外观设计上贴近传统眼镜,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这表明,在硬件设计上,品牌需要在追求功能完备的同时,充分考虑消费者对佩戴舒适度的需求,通过创新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实现产品的轻量化。​

软件优化层面,随着硬件端的快速同质化,AI眼镜未来的竞争将更多地聚焦在软件层面,尤其是大模型的应用能力。目前,许多消费者对AI眼镜的AI功能使用频率较低,仅仅将其视为高级搜索引擎,这反映出AI功能尚未对消费者产生足够的黏性。因此,厂商需要通过大模型技术,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贴合实际需求的功能。例如,在智能语音交互、图像识别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度优化,让用户能够通过AI眼镜更便捷地获取信息、完成任务,从而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依赖度和使用频率。

生态构建也是影响AI眼镜未来发展的关键。AI/AR眼镜有望成为新的小程序入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意味着,品牌需要构建起完善的生态系统,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丰富应用场景。通过与不同领域的企业合作,实现数据共享和功能协同,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比如,与医疗、教育、娱乐等行业合作,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应用程序,让AI眼镜能够满足用户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

从市场数据来看,2024年AI眼镜出货量预计不到190万,而2025年预计将达686万,其中 Meta的出货量预估较高,可能接近550万,其余部分则大概率由中国厂商瓜分。与之相比,AR眼镜市场表现较为低迷,过去三四年出货量一直在50万/年左右徘徊。不过,在AI眼镜的带动下,加之光学方案和显示技术有望在未来取得突破,AR 眼镜市场预计将在 2027年和2028年迎来大幅增长。​

在当前 “百镜大战” 的背景下,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但也充满机遇。对于各大品牌而言,只有在硬件创新、软件优化以及生态构建等方面不断发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赢家。​

「93913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