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标准化所、全国两化融合标委会(TC573)、《数字化转型》期刊和联想集团等机构联合编纂与发布的《大模型2.0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亮相。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标准所副所长窦克勤表示,随着算力、算法与数据的协同突破,尤其是DeepSeek的火爆加速了大模型的多样化部署,政府与企业等纷纷接入,大模型的技术和应用已迈入新的阶段。《报告》从众多行业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方法论,旨在成为大模型快速落地的产业参考指南。
作为国内首个系统定义并完整阐述大模型2.0的行业研究成果,《报告》首次提出大模型发展已进入以规模化商业应用为标志的2.0阶段这一论断,同时指出智能体已成为当前大模型应用与落地的重要方式。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方案服务业务群总经理戴炜表示,AI技术正处在迈向场景落地的关键阶段,联想已推出AI全周期服务和一系列智能体解决方案,助力千行百业实现大模型落地应用。
大模型进入2.0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规模商业化
《报告》认为,在大模型1.0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快速迭代并逐渐成熟,为大模型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筑牢了基础。进入2.0阶段,在大模型能力快速增强,且对算力门槛与成本大幅降低的背景下,大模型技术步入规模商业化。个人和企业用户初步形成付费意愿,越来越多大模型赋能的产品和服务被采购,产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特别是在企业级市场,几乎所有企业与组织都积极探索大模型技术路线为企业带来的创新与变革,大模型开始加速渗透到千行百业的场景中。
目前,AI技术正处于迈向场景落地的关键时期。在大模型2.0发展阶段,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模型将快速推动社会进入智能时代,大幅提升个人生产力,推动企业向全栈智能化发展。在这一阶段,大模型在技术、商业化应用、产业等层面均出现明显变化。调研发现,推动大模型在企业应用的并非通用大模型或基础大模型服务提供商,而是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逐渐走向前台。
智能体成为大模型应用落地重要方式,企业应用架构面临重构
据介绍,智能体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自主决策并执行行动以实现特定目标的智能实体或系统。它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具备学习、规划、记忆、工具使用和行动等能力,能够独立或半自主地完成任务。它还能将大模型的能力转化为场景化、可执行、可交互的解决方案,有效弥合大模型的技术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
实践显示,将大模型应用于智能客户服务,为客服系统建立智能体,不仅能为客户提供全时智能客服,精准识别客户的产品使用需求并为坐席提供解决方案,还能在单次客服结束后自动提取关键信息,创建服务工单。这大幅提升了用户产品体验和员工工作效率,为公司的客户经营管理节约成本。
《报告》指出,智能体是当前大模型应用与落地的重要方式。不过,由于大模型改变了企业应用架构,企业的应用需要重构。联想中国方案服务业务群“擎天”AI技术中心高级总监顾旭光表示,大模型出现之前的应用架构是每个AI模型只能完成特定任务,业务应用系统按需调用AI模型。大模型出现之后,大模型成为企业的大脑,智能体基于大模型自动理解意图、进行计划分解、调用企业内部系统,能够完成多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