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中国AI眼镜产业发展大会的落幕,智能眼镜这一新兴科技产品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总台记者在会后体验了一款尚未上市的智能眼镜,其强大的功能令人惊叹,这款眼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智能眼镜的快速物品识别功能,对于视障人士而言,无疑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突破。以往,视障人士在居家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难以独立识别身边的物品。而如今,借助智能眼镜,他们能够轻松识别日常用品,极大地提高了生活的自主性。例如,通过眼镜的识别功能,视障人士可以准确地找到杯子、水壶等生活用品,自主完成倒水等简单操作。同时,该眼镜还具备先进的避障功能,利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智能算法,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并通过语音提示引导视障人士安全出行,让他们有信心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像上海肇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天使眼智能眼镜,就采用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双目摄像头将视觉信号转化为听觉信号,帮助视障人士认知周边环境、进行道路识别,避开障碍,成为视障人士出行和感知世界的得力助手。
展望未来,智能眼镜的功能将更加丰富多样,进一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隔空扫码功能将使支付变得更加便捷,用户只需轻轻一扫,即可完成交易,无需再掏出手机。虚拟导航功能也将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它不仅能够提供精准的路线规划,还能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将导航信息直观地呈现在用户眼前,让出行更加轻松、高效。在餐厅用餐时,语音点餐功能将大显身手,用户只需说出菜品名称,即可完成点餐操作,避免了传统点餐方式可能带来的沟通不便。
在驾车出行场景中,智能眼镜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其自动变光功能能够迅速适应光线变化,无论是在阳光强烈的户外,还是进入光线较暗的隧道,都能为驾驶者提供清晰、舒适的视线,减少视觉疲劳,提升驾驶安全性。同时,智能眼镜还可以与车载系统相连,实时显示车速、路况等重要信息,让驾驶者无需分心查看仪表盘,专注于驾驶。此外,它还能提供语音导航和来电提醒等功能,为驾车出行带来全方位的便利。
对于出国旅游的人来说,智能眼镜更是如同随行的贴心导游、专业助理和超级秘书。它具备强大的语言翻译功能,能够实时将外语对话翻译成母语,帮助游客与当地人顺畅交流。在游览景点时,智能眼镜可以通过AR技术展示景点的详细介绍、历史背景和虚拟导览,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深入了解景点的文化内涵。不仅如此,它还能帮助游客快速查找周边的餐厅、酒店、商店等信息,并提供智能推荐,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百度地图推出的智能眼镜解决方案,就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在出行前能快速规划路线,行程中提供AR导航,抵达后还能根据用户偏好推荐周边地点,极大地提升了旅游出行的体验。
记者在市场调研中发现,智能眼镜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传统眼镜行业的深刻变革。众多传统眼镜商家敏锐地捕捉到了智能化转型的机遇,纷纷布局智能眼镜领域,不少智能化产品已经成功投放市场。在江西,一家本土眼镜企业董事长李少强展示的智能镜框,镜体搭载智能芯片,通过APP能实时回传监测数据,可监测孩子户外运动量、佩戴姿势等,助力预防和纠正孩子近视。同时,国外的友人和客商也看到了中国智能眼镜产业的巨大潜力,积极寻求与中国企业的合作。韩国视光学会会长麻基中指出,A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国眼镜产业从工厂制造镜架、质量管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在眼镜零售门店,AI也正逐步融入顾客选配镜架等流程,通过智能算法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配镜建议,提升购物体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眼镜的应用领域还在持续拓展。在工业领域,工程师可以借助智能眼镜实现远程协作,就像在某油田中,工程师能够远程协助现场人员对石油泵站异常进行检修,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还降低了现场作业的风险。在医疗领域,智能眼镜可辅助医生进行手术导航、远程会诊等,提高医疗效率和准确性。在教育领域,智能眼镜也有望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