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气象局联合华为云、哈工大(深圳)分别发布“智霁2.0”和“智瞳”两项新技术,旨在进一步提升深圳市的气象早期预警能力。这一举措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积极应对,特别是在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智霁2.0”作为首个投入业务应用的人工智能区域集合预报模型,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该模型通过集合多个预报模型的结果,有效减少了单一预报模型的误差,显著提升了预报的准确性。同时,它创新应用了区域迁移嵌套联合技术方案,能够更好地捕捉区域内的气象变化特征,特别是在降水预报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此外,“智霁2.0”还增加了模型运行频次,从原来的每天运行4次增加到8次,极大提升了区域模型业务运行效率,为气象预报员提供了更及时、更准确的预报信息。
“智瞳”则是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由深圳市气象局联合哈工大(深圳)等单位持续研发的强降水智能临近预报技术。该技术可提供基于位置的分钟级降水预报服务,其强降水临近预报能力已超过传统短临预报,有效预报时间从1小时拓展到3小时。这意味着在面对突发强降水事件时,市民和相关部门将有更充裕的时间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有效减少灾害损失。
深圳在气象早期预警领域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1994年,深圳率先在全国发布了首个暴雨预警信号。近年来,深圳市气象局以 “全灾种监测、全时域响应、全行业研判、全周期服务、全方位赋能”为目标,构建了超大城市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目前,全市自动气象站网分辨率已达到2.8公里,实况数据1分钟内即可到达预报员桌面,1分半钟就能为市民提供实况服务。此外,深圳的“3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已被国家发改委和中国气象局在全国推广,同时还建立了“343”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快速传递给公众和相关责任人。
此次发布的 “智霁2.0”和“智瞳”两项新技术,是深圳在气象早期预警领域的又一重大创新。它们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深圳的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为城市的安全运行和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